|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6 14:07:51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渔村,设立特区以后,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深圳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 D.科技因素
| 小题2: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深圳地处珠江口,邻近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深圳是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是地理位置。选B正确。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主在是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外资企业进驻珠三角地区;加之良好的区位,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珠三角改革开放之际,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的产业结构调整之时,利于接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促进了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选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它往往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分布在古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储量初步估计是天然气储量的4倍。读“各钻井某页岩层顶部高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2.下列有关页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3.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将有利于 ①影响世界能源格局?②大气环境的改善?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摆脱目前对石油的依赖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向斜谷 E.黄土高原地区不可能储有页岩气 F.页岩中可能含有化石 G.属于矿物能源中的新能源 H.清洁可再生能源 I.①② G.②③ ①②③ ②③④
参考答案:1. B 2. C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该区域等高线由四周向中心数值递增,说明该地地形为山地;根据各钻井某页岩层顶部高程分布情况,该页岩层高程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高,说明该岩层中心海拔低,四周海拔高,岩层向下凹,为向斜,故选B。 2.从材料中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可知,页岩气是新型矿物能源,故选C;矿物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排除D;B选项内容与题干无关。 3.天然气是清洁能源,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影响到世界能源的格局,但不能完全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考点:该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比重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长江三角洲,目前则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三角洲。 (2)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是:长江三角洲呈____________趋势,珠江三角洲呈__________趋势。 (3)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于;小于 (2)上升;下降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逐步扩大,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而迁往长江三角洲或国内的其他地区,故而导致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材料3:我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海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根据材料1判断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商品粮基地。(4分) (2)依据材料2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3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2分)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甲要保持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今后的发展途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4分) (2)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增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增加;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增加。(3分)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西部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2分) (4)①发展农业科技,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③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3分)
本题解析: (1)读材料一表格数值,甲地耕地面积广,人口少,商品率高,是地广人稀的东北低产区。乙耕地面积小,人口少,商品率低,是西北干旱区。丙地耕地较少,人口较多 ,商品率最低,是黄淮平原区。丁地人口最多,商品率高,是南方高产区。 (2)读材料二表格数值判断,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增加。我国人口总数增加,粮食总消费量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增加。所以总消费量和人均需求量都增加。 (3)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中粮西运,可为西部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有利于缓解西部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甲地可开垦荒地已经不多,要保证商品粮的地位,只有发展农业科技,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某省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的立体农业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发展立体农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分析该区域采取“丘上林草、丘下农田”布局模式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地形。 (2)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丘陵山区耕作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丘上适宜发展林草;丘下坡度较小,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不易产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