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图,各坐标轴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指示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完成1-2题。

1. 若仅考虑三个因素,则区位条件最优的点是
[?]
A.A?
B.H?
C.F?
D.D
2.若用此图分析有关区位因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B地聚落呈带状分布
B.若此图表示农业区位因素,则A地需要修筑梯田
C.若此图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E地水运条件最好
D.若此图表示人口区位因素,则G地人口可能分布在河谷地区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左图为“某地区人口密度”,右图为“某地区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20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简要说明其原因。
(2)图20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 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 (2分)
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4分,言之成理即可)
(2) 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 ②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每点1分,共2分)
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 (2分)
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2分)
本题解析:
(1)从区域图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结合两图可以判断,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2)结合①地和②地的分布可以判断,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 ②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东北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的关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巴西的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北部为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
(2)亚马孙河流域周围的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均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生产方式
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3)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本题解析:(1)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短,
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较少。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除了与开发历史晚、自然条件恶劣有关外,还与区域的发展阶段有关。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有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关于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科技发展水平与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无关
B、科技水平提高了,人类利用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会相应减少
C、科技发展水平影响人类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进而影响到环境人口容量
D、今天地球上有60多亿人口,与当前科技水平的发展无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由图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环境质量
C.科技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