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每空1分,共9分)

(1)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形成了重要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市,请填出图中A、C城市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直辖市有___________个,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_个。图中江苏省的地级市有6个,形成了一种城市等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级别与数量的关系是: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并总结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1)江苏、上海、浙江
南京、杭州
(2)1、2
城市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城市级别越低,数量越多
(3)城市级别越高,相距越远;城市级别越低,相距越近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城市化发展和中心地理论等内容。(1)直接结合图示,长三角地区跨浙江、江苏和上海三省。图示A为江苏省会南京,B为上海,C为浙江省会杭州。(2)图示的直辖市只有上海。省会城市包括南京和杭州。结合中心地理论反映: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反之,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3)结合中心地理论反映:城市等级越高,彼此间距离越远,而城市等级越低,彼此间距离越近。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是
[? ]
A、日本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径流系数是指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城市化可能会提高区域径流系数,原因是
A.雨岛效应,降水增加
B.热岛效应,蒸发加强
C.硬地增加,下渗减弱
D.绿地减少,蒸腾减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提示“径流系数是指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可知城市化产生雨岛效应,降水增加,径流系数减少,产生热岛效应,蒸发加强,但不会提高区域径流系数,城市化导致硬地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即一定汇水面积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增大,则会提高区域径流系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交通拥挤
B.住房困难
C.城市“热岛”
D.就业紧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紧张属于社会问题,城市“热岛”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
B.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C.大城市住房日益紧张
D.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在提高,A错。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城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住房条件差和绿地面积减少等城市环境问题,而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因此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pag e-]
1、单选题 唐人街的形成
[? ]
A.是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B.是收人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是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D.是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2、单选题 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下图中左图示意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等值线,右图示意其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读图后完成1—2题。

1、甲地的值可能为
[? ]
A.4.6
B.5
C.3.1
D.3.8
2、甲处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 ]
A.十字路口
B.绿地
C.卫星城
D.商业区
3、单选题 图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示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环境质量
B.交通条件
C.地租高低
D.建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