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2008年5月31日,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运输直升飞机因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失事。据此回答问题。1.当时飞机飞行在2.据统计,包括民航飞机在内的多数飞机失事都发生在该层,其原因最可能是3.飞机失事的时间最可能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E.该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F.该层空气密度大,水分多
G.该层天气复杂多变,飞行环境差
H.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I.清晨
G.正午
午后
傍晚
参考答案:1. A
2. C
3. C
本题解析:1.大雾、强对流天气出现在大气层中的对流层中。选择A项。
2.根据对流层的天气特征可知,该层气温上部低,下部高,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天气复杂多变,飞行环境差。选择C项。
3.根据气流运动的特征可知,气温在下午14时达到最高,这时气流运动最显著。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本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
? 石年龄分布为
[? ]
A、老—新—老
B、新—老—新
C、无规律
D、新—较新—较老—老
2、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 ]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
3、图中字母代表的地下水应当是
[? ]
A、潜水
B、承压水
C、断层储水
D、溶洞储水
参考答案:1、B
2、B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泛的一只破旧篮球。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盘古尚未开天,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风;北京昐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可能是2.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污染严重
B.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严重
C.大气中酸性气体比例过大
D.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
E.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F.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G.湿度增加,产生降雨
H.气温降低,有风沙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文中画线部分体现北京天气晴朗,但大气的能见度却较低,空气中的污染物粉尘颗粒较多。高压系统又称为反气旋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候,天气晴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锋面系统过境往往带来阴雨天气。题目中叙述阴雨可能伴有大风天气的为冷锋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而暖锋过境往往带来连续性降水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2.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棉花纺织
F.甘蔗制糖
G.葡萄酿造
H.大豆加工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5-9月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结合题干中的“北半球亚热带某地”可以判读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选D。
2.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水果种植,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许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
A.沃克环流增强
B.东南信风的减弱
C.沃克环流减弱
D.东南信风的增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都与厄尔尼诺相反,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