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两地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要从两地的气候特点分析,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是其制约因素;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不足是其制约因素。正确答案选B。
小题2: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不足是其制约因素,由于蒸发旺盛,当地不合理的灌溉引发土地盐碱化。正确答案选C。
小题3: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是导致乙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选B。
小题4:甲国港口是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入海口,是亚欧大陆桥的西端,扼北海航线要冲,经济腹地覆盖大半个欧洲。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世界重要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中亚图,完成下列25—26题:
小题1:图中四个国家中与我国不接壤的是(?)
A.哈萨克斯坦
B.吉尔吉斯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小题2:图中四个国家中,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的是(?)
①哈萨克斯坦?②吉尔吉斯斯坦?
③塔吉克斯坦?④乌兹别克斯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朝鲜地势特点是?,判断的依据是?。(4分)
(2)图中P1和P2分别是两条闭合的等压线的一段。如果此时日本沿岸多雪,那么P1和P2的数值大小关系是?。(2分)
(3)B国是亚洲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试简要说明该国优先发展核能的理由。(4分)
(4)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如此布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
?
参考答案:(1)东北高,西南低;?河流的流向从东北流向西南;(4分)
(2)P1大于P2?(2分)
(3)①日本常规能源缺乏;②由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③日本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④由于核能地区适应性强,其原料的运输量小,适合在日本发展核能。(4分)
(4)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①市场狭小,产品需要销往国际市场。②沿海布局可以发展海运,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加工产品,开拓国际市场。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发达。(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东北亚地区。(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2)由于此时日本沿海多雪,故判断为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一侧形成高压,海洋一侧则气压较低。故P1大于P2。(3)影响核能发展的主要因素:本国常规能源不足,而能源需求量大;技术水平高等。(4)日本工业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从日本工业发展的特征:本国原料、燃料不足,市场狭小,故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产品多依赖进口和出口,故分布在沿海海运便利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8分)
材料一:恩贾梅纳(下图B,下同),历史上系撒哈拉沙漠南缘商队贸易要站。现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1900年法国在此建立军事据点,1960年乍得独立后定为首都。
市中心区为政府机关所在地,多欧式建筑,为西方人居住区。东区为文教区。北区是本地人聚居地和商业区。西北部为工厂区,
乍得湖(L)是一个国际湖泊。湖滨地势低平,沿湖一带是重要灌溉农业区。湖区东南部,是重要的农业区,盛产棉花、花生等。这里炎热少雨,蒸发极大,地下水为周围地区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的重要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乍得湖的面积在1963年时为2.5万平方公里,到2001年已减少为不到1500平方公里。乍得湖可能在20年后消失。
古乍得湖岸的遗址告诉我们,在地质史上乍得湖经历过比现代还要干旱的时期。
乍得湖接近大陆中心和撒哈拉沙漠,有许多独特之处。湖水面积伸缩性很大,水位常随季节变化。
湖水主要来自沙里·洛贡河(R1),为乍得湖提供了80%~85%的水量补给。这条河流的水量在40年中已明显减少。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在2009年10月16日的罗马会议上,与会专家讨论了从刚果河的主要支流乌班吉河(R2)向沙里河分流的方案的可行性。
材料二:非洲局部示意图:
材料三:恩贾梅纳1961-1990年气候资料
|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平均最高气温 (摄氏度) | 32.4 | 35.2 | 38.7 | 41.0 | 39.9 | 37.2 | 33.5 | 31.6 | 33.7 | 36.9 | 35.8 | 33.5 |
| 平均最低气温 (摄氏度) | 14.3 | 16.6 | 21.0 | 24.8 | 25.8 | 24.7 | 23.1 | 22.4 | 22.7 | 21.8 | 17.8 | 14.8 |
| 降雨量(毫米) | 0.0 | 0.0 | 0.3 | 10.3 | 25.8 | 50.3 | 144.0 | 174.4 | 84.3 | 20.3 | 0.1 | 0.0 |
参考答案:(1)D(3分)
(2)全年气温高,干湿季明显,气温年际变化明显。(3分)
(3)合理。这里位于河流的下游方向,当地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影响小。(3分)
(4)湖泊(深度己经不大),尤其是湖滨地势低平;湖水主要来自沙里·洛贡河;由气候资料可知,乍得湖流域气候干湿季明显,河川径流季节变化极大所致。(每点1分)
(5)气候转暧变干,降水明显减少;人口快速增长,生产、生活用水大增;入湖河水明显减少。(每点1分)
(6)乌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水量大,可以满足供应,而且引水距离较近;需要跨国引水,要求国际协作;引水工程规模大,需要资金多。(每点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一般位于河流上游;河口为河流入湖的位置,而图示B城市位于河流下游的两侧,故判断位于河流过河点位置。(2)气候特点一般从气温(气温高低和温差)和降水(总量和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判断,该地区终年高温,降水较丰富,集中于夏季;(3)工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故风向为东北信风,故西北部位于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且西北部位于河流下游,故工业区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小,故布局较合理。(4)湖泊水位变化大主要从湖泊的深度和该地区的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5)影响该湖泊水量的主要原因可从自然原因:降水量和蒸发量;人为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6)分析可行性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条件分析,有利条件主要从乌班吉河的流量和工程距离方面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跨越国界、工程量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