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下题。
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E.18时~次日7时
F.11时~当日19时
G.16时~次日8时
H.6时~当日18时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气温日变化比陆地要小,曲线①是陆地气温变化曲线,②是海洋气温变化曲线;曲线①②气温日较差差异大小不同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选B正确。
2.甲图中6时~当日18时陆温高于海温,说明陆地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海洋温度低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风。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某岛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问题。
1.该国地形形成中主要的外力作用是2.该国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3.该国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其原因可能是
①原料丰富
②木材保温性能好
③该国多地震,木制结构抗震性能好
④该国面积狭小,木结构占地少
A.风力侵蚀与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D.海浪侵蚀与沉积作用
E.亚热带纬度范围界线低于其他国家
F.同种植物在各地开花日期大体相同
G.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H.一年四季降水量总是东岸大于西岸
I.①②
G.①③
②③
②④
参考答案:1. B
2. C
3. B
本题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本区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不会以风力作用为主,处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而河流水量丰沛,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2.由图可得出该地区森林茂密,水力资源丰富。受冬夏季风不同风向的影响,降水东西岸多的季节不同,纬度位置不同,热量不同,开花日期不同。
3.由图可看出本区林木丰富,并且多火山、地震。本区位于亚热带地区不需要利用木材的保温性。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分)

(1)比较A、B两地风速、风向及图示时刻天气特征,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8分)
(2)A、B两地易发生洪涝灾害,说明其多发的月份,结合水循环相关环节分析该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8分)如下:
风速
风向
天气特征
A
小
西北(偏北)风
气温较低;云层较厚,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B
大
西南(偏南)风
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2)6月份(6、7月)。(1分)此月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多暴雨;植被减少,下渗与蒸腾量减少;加之湖泊面积减小,地表径流的洪峰量增大。(3分)
(3)A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威胁。(2分)
B地: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2分)
本题解析:
(1)风速大小可根据等压线疏密程度判断,A处风力小于B处。利用等压线图上画风的方法判断A、B点风向。以A点为例分别在图中由A点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过A点的等压线的切线),再向右(北半球)偏转45°做出风向,可以看出A点风向应为西北风,B点风向应为西南风。A处于位于冷锋锋后,出现阴雨天气,B处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
(2)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时降水量大,多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湖泊因围湖造田,面积减少,湖泊泥沙淤积,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多出现于6月。
(3)结合区域实际,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角度回答。A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可通过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威胁。B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可通过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防洪。
考点:等压线图判读、洪涝灾害成因及预防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大洲中,都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分布的是
A.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B.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C.亚洲、南美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北美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一般是分布在南北纬10――20大陆的西岸与中部地带,结合所学的世界气候分布可知,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极洲是没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地,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不要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还得具体落实到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情况,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7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2小题。

【小题1】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