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使得冷气团在高原阻挡下到达昆明,与暖气团形成准静止锋,故D正确。
【小题2】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推进速度慢,形成连续性降水,故A正确。
【小题3】冷暖气团受高原地形阻挡,形成准静止锋,故C正确。
考点:锋面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大会呼吁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百年来丹麦气温呈上升趋势,对照右图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小题2】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表的温度基本维持在15℃左右。据图可知:①为大气辐射中向上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近百年来丹麦气温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即与④增强有关,所以本题D正确。
【小题2】要想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如: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不能一味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④错,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地区土地利用图。
材料二:该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左右不等。谷地夜雨多于日雨,夜雨占降水总量的80%以上。
(1)说出当地土地利用构成特点。(4分)
(2)分析(1)特点的形成原因。(4分)
(3)请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该河谷为什么夜雨较日雨多。(4分)
参考答案:(12分)
(1)牧草地为主,其次为难利用的土地(2分),耕地和城市用地比重极小(2分)。
(2)该地区海拔高,平均在4000米以上(1分)。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左右,适宜牧草生长(1分)。干支流深切地表,地势起伏大,河谷狭窄,适宜耕作的土地少(1分)。(夏季平均气温较海平面低20℃以上),生长期短,不宜耕作,(耕地城市少)(1分)。
(3)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山坡上升的空气在河谷上空冷却、下沉,下沉气流不易产生降水(2分)。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山坡上空冷却了的空气不断沿坡下沉,抬升了河谷中的暖湿空气,极易形成云雨(2分)。
本题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当地牧草地分布最多;其次是中北部有大量的未利用地,冰川、耕地和城市用地都很少。
(2)由图示等高线数值看: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平均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形成高寒气候,利于高寒草原草甸的生长,作物生长期短,不宜耕作,不利于耕作业发展。当地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左右,降水少,适宜牧草生长。河流沿岸地区海拔较低,说明干支流深切地表,地势起伏大,图示河谷地带面积狭窄,说明适宜耕作的土地少,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城市少。
(3)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相比山坡温度低,山坡上升的空气在河谷上空冷却、下沉,下沉气流不易产生降水。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相比山坡温度高,山坡上空冷却了的空气不断沿坡下沉,抬升了河谷中的暖湿空气,上升气流极易形成云雨。
考点: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风带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小题2】下列有关四个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A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
B.B风带控制下的洋流为暖流
C.C、D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D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图中表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是C。
【小题2】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A风带位于地中海北部,对该地没有影响;B是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影响下,形成西风漂流,为寒流;C为北半球低纬度,D为南半球低纬度,两者之间为赤道低压带;D风带(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在南亚地区形成夏季西南风。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且正好经历阴雨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高一低一高
B.风向:南风一西南风一东南风
C.气压:高一低一高
D.降水:晴一雨一晴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根据锋面的符号可知甲和丁附近是冷锋,乙和丙位于暖锋附近,冷锋降雨主要在锋后,即正好经历阴雨的是甲,丁位于冷锋的锋前,即选A。
【小题2】根据风向向右偏及北半球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动,可知该图是北极点附近风向示意图,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是先后经过冷锋的锋后(冷气团)、冷锋的锋前(暖气团)、暖锋的锋后(暖气团)、暖锋的锋前(冷气团),所以,气温:低—高—低,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气压:高—低—高,降水:雨—晴—雨,即选C。
考点:冷锋和暖锋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试题巩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