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2.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
E.三角洲
F.海滩
G.沙丘
H.沙堤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学生很容易根据习惯认为海岸线变迁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不能根据图示分析该地区海岸是逐渐向海洋中推进,且沿海有众多河流汇入,应是由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
1.图中沿海有众多河流汇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口三角洲不断向海洋推进,应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2.沙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风力沉积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1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2.如果图1甲、乙之间表示的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若图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模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
B.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高
C.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低
D.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低
E.该环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F.该环流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G.甲一定是亚欧大陆,乙一定是太平洋
H.甲一定是太平洋,乙一定是亚欧大陆
I.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赤道低气压带
G.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甲、乙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甲、乙之间是盛行西风带
参考答案:1. B
2. A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1.图示甲处气流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压,判断地面温度较低;乙处气流上升,则近地面形成高压,判断地面温度较高。
2.若图示表示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即东亚季风的形成,其成因为海陆热力形成的差异,故选A项。
3.图2表示三圈环流,则甲处形成副热带高压;乙处形成副极地低压带,甲乙之间为中纬西风带。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所示为世界上的一段经线,MP、QN为陆地,PQ为海洋。完成各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能反映Q地气候特点的是上图中的点:
A.MP是欧洲,QN是阿拉伯半岛
B.PQ是南北两侧的板块张裂形成的
C.在M北侧有该大洲最高大的山脉
D.M至P地势变化的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小题1题目中告知东经10度在纬度30到55质检的地形,根据世界地理概况,可知纬度为北纬,由此可判断出MP为欧洲大陆,PQ为地中海,QN为北非地中海沿岸一带。故排出A,地中海形成原因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故排出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位于M处以南,故排出C。M到P一次为平原,安第斯山脉,到地中海,故地势为先升高再降低。
小题2,Q地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1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若图2是图1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2所示的气候类型是2.四地中最符合图2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该图中冬季降水相对较多,是在西北季风的作用下经过海洋,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符合的是④。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往西航行,于2011年11月1日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大洋一号”航行期间2.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A.启航时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正在向北迁徙
B.1月在开普敦靠岸停留期间,当地气候炎热干燥
C.途经南海时,吹东南风
D.科考路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E.大陆架
F.大陆坡
G.海岭
H.洋盆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起航是为北半球冬季,非洲大草原北半球枯黄,南半球草木茂盛,动物应南迁,所以A错误;1月开普敦为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所以B正确;起航向西航行经过南海时应为冬季,南海应该吹东北风,所以C错,向西航行一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故D错。
2.海底热液要从地球内部涌出,就要寻找地壳的断裂处,海底地貌中,海岭是板块的张裂边界,海底热液最有可能从海岭出涌出,所以C正确,而大陆架、大陆坡、海盆都属于某板块的内部,所以可能性不大。
考点:考查气候、气压带风带、大洋的分布及海底地貌。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