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6 15:00:19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赤。据此做题: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的数值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的是?(?) ①热带与寒带的纬度范围 ②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时,相切纬线的最低度数 ③晨昏线与经线圈之间的最大夹角 ④气压带与风带南北移动的纬度范围 A.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 小题2:若其它条件不变,当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增大1°时,下列现象中,可能发生的是(?) 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增大 B.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都变短 C.悉尼垂直于地面物体的正午影长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D.南亚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减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回归线的度数为23°26",而热带的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故度数为46°52",①错误;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其最低度数为66°34",②错误;气压带与风带南北移动的纬度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④错误。 小题2: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增大1°,即黄赤交角变小1°,故回归线的度数减小1°,则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减小,A错误;夏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其昼长的时间不变,B错误;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变小,故正午影长的变化幅度变小,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缩小,则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范围变小,故因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的南亚夏季风的影响范围也将变小,D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的关系、回归线度数与五带范围的关系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该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示日期为 月 日,判断依据是 。此日以后的几天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趋势是 。 (2)若A处为160°E,此时北京时间为 。 (3)简述B、C两地共同的地理现象。 (4)B点所在纬度度数为300,则B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图示时刻B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 (5)B点所在的大洋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2(1分) 22(1分) 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2分) 变快(1分) (2)15时20分(2分) (3)自转速度相同;日出的地方时相同;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相同等。(3分)(4)(300S,700E)(2分)83026’(2分)(5)印度洋(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日期为12月22日。此时过后的几天中,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近日点,故公转速度逐渐加快。(2)图示A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故地方时为18时,则计算北京时间较A点时间晚2小时40分。(3)图示BC两地所在纬度相同,故自转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相同;昼长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4)图示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B点位于南半球,而根据A点的经度为160°E,则计算B点所在经线为70°E。图示B点的时间为正午12时,故B点的太阳高度即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利于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5)根据B点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其地理位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昼夜情况是?。 (2)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移动。 (3)甲点在赤道,乙点在40°N,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4)甲点的昼长是?小时,日落时间?点。 (5)此时深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此时深圳与北京相比,昼长较长的是?。
参考答案: (1)夏至日, 极昼。(2分)? (2)23°26?N(北回归线),?南。(2分) (3)乙,?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12,? 18。?(2分)? (5)昼长夜短,?北京。?(2分)
本题解析: (1)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节气为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 (2)北回归线的纬度为23°26?N,因此时太阳直射最北位置,所以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 (3)因乙地与直射点纬度差最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4)甲地位于赤道,昼长为12小时;因昼夜等长,所以日落的地方时为18时。 (5)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北京的昼长于深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P地位于X地的方向是2.从Q地到P地最短路径的航向为 A.南方 B.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E.先西南后西北 F.一直向西南 G.先东南后东北 H.一直向东北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判断可分为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分别判断,从南北方向上看,P点较X点离南极点更远,故P点位于X点的北面;从东西方向上看,从X点看P点与自转方向相反(南半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为向西。 2.连接图示Q点到P点的直线即为两地的最短航线,且从Q点到P点穿过Q点所在纬线,故判断先接近南极点,后远离南极点,即先向南后向北运动;从东西方向上看,从Q点到P点,始终与自转方向一致,为向东运动,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应掌握经纬网地图上方向判断和最短航线判断的基本方法,结合与极地的位置关系可判断南北方向,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可判断东西方向。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解题方法的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30日6点45分,飓风“桑迪”在新泽西州登陆,截至11月4日上午,飓风桑迪已导致美国113人死亡,联合国总部受损。图为飓风“桑迪”某时刻的影像图。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飓风“桑迪”在新泽西州登陆时,纽约时间为 A.29日17时45分 B.31日17时45分 C.29日6时15分 D.30日19时4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