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杨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酸雨的形成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造成的;臭氧层空洞的出现,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造成的;杨尘、沙暴天气的出现是大风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与太阳活动无关;而“磁暴”现象的产生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干扰造成的。故选B。
考点:太阳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2年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顺利到达火星表面进行科学考察,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从地球来到火星,说明是离开地球,属于地月系。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木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只有木星和土星,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表示6月22日三个不同地点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且这一天①、②两地同时日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②③两地相比,①地日出早但日照时数较少,原因可能是2.①地位于②地的3.3月21日,当②地日落时,①地的地方时为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
C.经度因素
D.天气状况
E.东北方
F.东南方
G.西北方
H.西南方
I.16时
G.17时
19时
20时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图中日出时间为地方时,日出地方时越早,白昼时间越长。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①地白昼时间长,但日照时数短,有可能是因为出现了阴天等天气状况。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①地日出时间早,白昼时间长,纬度高,②地日出地方时为4:00,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根据白昼时间长短判断①地位于北方,②地位于南方。①地与②地同时日出,说明①②两地同时位于晨线上,根据6月22日晨昏线的分布情况判断,①地位于②地西北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地方时相差两小时,经度相差30°。①位于西方。当3月21日,全球昼夜等长,②地日落地方时为18:00。则①地地方时为16:00。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地幔
B.上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