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5:08:17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因老龄化吸收移民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二战后,德国吸引大量移民是为了解决国内因老龄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沙特阿拉伯是因为石油的开发需要大批劳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 [? ] 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 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 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图为2010年1月12日~2月12日海地人口迁移路线和数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海地人迁移路线和数量示意图 小题1:该时段内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 B.国内战争 C.自然灾害 D.开发国外资源
| 小题2: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美国成为海地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其主要原因是美国 (? ) A.政治稳定 B.经济发达 C.地广人稀 D.气候温和湿润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2010 年 1 月,海地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是这段时间内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地震属自然灾害。 小题2: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为材料,要求学生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 世纪50 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___________因素。 (3)但影响图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4)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1→A1;A2→C2;C1→B2 (2)经济 (3)气候 (4)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小题。
 小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小题2: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主要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因而与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与战后人口迁移无关。
小题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向东部地区的规模比向西部地区的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