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 ③过度农垦 ?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四项都会导致荒漠化,选D。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模式,如下图。
材料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如下图。

(1)改革开放早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外来投资商提供了哪些有利的工业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期的珠江三角洲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_____________。
(3)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预测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的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进一步发展正面临下面所述的哪些问题?__________(填序号)。
①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
②土地价格和工资上涨,高素质劳动力缺乏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较低
⑤自主产业比重不大,产业基础不稳
⑥产业层次较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占绝对优势
(5)就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提供政策、土地、劳力、厂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
(2)加工、组装环节
(3)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第一位。
(4)①②③④⑤⑥
(5)①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进行优化和发展,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③加快城市建设,积极建设流通和服务设施;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合作,加强优势互补;⑥提高劳动力素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某年1月1日无霜区分布图(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一种大气现象)。?
材料二
下表为上图中甲区域经济结构统计表。?
材料三
贵州、四川、云南是我国最大的新娘迁出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三省合计迁出56.7万人,主要是条件艰苦的石灰岩地区的新娘迁出,形成了我国西南部壮观的“喀斯特新娘”输出区。这些新娘的主要目的地是江苏、浙江、安徽、山东诸省的农村。
(1)分析甲、乙两区域没有出现霜情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云南成为“喀斯特新娘”迁出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说明乙所在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指出甲区域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突出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甲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周围(北部)山地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使盆地内部一月温暖,无霜降;乙区域位于滇南谷地,纬度较低,且有北部高原对冷空气的阻挡、一月气温高,无霜。
(2)与江苏、浙江等省相比,云南地处内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地表水缺乏;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经济比较落后,农村生活贫困。
(3)地理位置: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地处我国西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干湿季分明。地形因素:东部为高原地形,气温日较差大;西北(西)部地势高差大,气候(气温和降水)垂直变化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4)特点: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农业结构中种植业占优势。影响:使酸雨危害加重;加剧水土流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第1~2题。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3为12中Ⅰ~ 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3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读图说说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3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分)。
(2)你认为该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分)
(3)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2分)
(4)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说说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1)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尤其是西部;高原地形;植被稀少;有黄河及支流流经等(3分,任3点)?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2)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建人工草场,合理放牧;治理污染,矿山复绿(3分)(3)向斜构造;沉积岩?(4)以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或能源工业)占主导,其他工业比值较低。该地煤、油气资源丰富(2分);措施:延长产业链,促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以资源为基础构筑多条产业链。(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轮廓判断,图示区域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图中呈现的信息加以描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内蒙古高原的土地荒漠化。(2)结合当地环境问题形成的人文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故治理措施主要从原因入手分析。(3)图中显示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岩石层理明显,属于沉积岩。(4)据表中的数据可以描述乙市的工业结构,从图2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图可以判断乙城市工业结构特点为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重较小。且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主要是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共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