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等值线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5:28:16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图3示意我国某区域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地点中,气温 年较差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小题2:造成①②两地气温年较差明显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回答2~3题。 2.图中L1、L2所示的积温数可能分别为
 A.6800、2800? B.7100、2000? C.4300、2400? D.4000、5000 3.等值线L3的东段大致是我国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针叶林与落叶林的分界线 C.湿润区与干旱区分界线? D.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 2.A 3.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省区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题。
1.影响图中28°C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2.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C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F.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G.降水量越来越大 H.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等温线基本有两种类型:与海岸线平行;呈闭合状,因此可知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为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2.图示为“我国部分省区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7月由南向北,白昼越来越长。 考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并注意从图名中获取地理信息,如“7月平均气温”中的“7月”二字,暗示了7月由南向北,白昼越来越长。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右下图,回答1~2题。
? 1.若该图为坐标图,坐标刻度数值均由原点沿箭头方向递增(原点不一定是零值),该图最有可能反映哪一组变量的关系?(?) A.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气温日较差 B.横坐标表示坡度,纵坐标表示坡面流水侵蚀强度 C.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D.横坐标表示北半球冬至到夏至时间段,纵坐标表示海口的昼长 2.忽略图上坐标轴,若图中曲线表示南半球某处海平面低压槽槽线,其西南端气压较高,则在槽线附近由东南向西北?(?) A.降水逐渐增加?B.气压逐渐降低?C.气温逐渐降低?D.风速逐渐减小
参考答案: 1.D 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此图以小时为单位)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2.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D.f4地段流速最快 E.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a′ F.人类对环节b影响很小 G.人类对环节c影响最大 H.d的数量大小与a无关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形起伏越大,则流速越快,则等流时线数值越大,A错误;图示f1处等流时线密度大,反映流速较慢,故应为地形较平坦,B错误;图示f3处等流时线分布较稀疏,反映流速较快,则植被覆盖较差,C错误;图示f4处等流时线分布最稀疏,反映流速最快,D正确。 2.结合图示的河流流域范围判断,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为abcd,A错误;图示b表示水汽输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B正确;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为d环节,C错误;d的数量大小受a影响大,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水循环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影响河流流速的主要因素:地形、植被覆盖,并能通过等值线分布,反映河流流速快慢等信息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