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偏强 B.气温高,蒸发量大 C.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偏弱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右图可以判断,华北地区年降水量的最大值发生在1960年—1966年。
【小题2】2000年华北地区的降水量低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偏弱,降水比往年偏少。
【小题3】华北地区气温变化的总趋势为变暖,可能影响是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世界某岛屿7月份等降水量(单位:mm)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岛屿东西两侧7月份降水量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为 ( )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 ③洋流 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小题2】该岛屿的地形特征为( )
①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地势较低 ②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
③以高原、平原为主 ④以山地、丘陵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岛东西两侧分别是山地迎风坡或背风坡,降水差异主要是大气环流、地形不同,①、②对。两侧洋流性质相同,③错。太阳辐射差异不大,④错。所以A对。
【小题2】该岛屿地形特征是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地势较低,①对,②错。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③对、④错。所以B对。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类型差异及原因,影响气候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地形和气温分布图,回答小题。
【小题1】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 ( )。
A.3 ℃
B.6 ℃
C.5 ℃
D.21 ℃
【小题2】x和z纬度相差2°,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在y纬度,a、b之间的高差为500米,按照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可以判断出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3 ℃。选A。
【小题2】根据图中的等值线可以看出,丙地和甲地的地势明显高于乙地和丁地,丙地和甲地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要大于乙地和丁地。同一海拔的甲地气温明显高于丙地,表明甲地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于丙地,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则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就强,故丙地所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甲地。选C。
【小题3】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区向西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故等温线数值a<b,甲、乙的温度分别高于同一等高线上的丙、丁的温度,所以甲、乙的纬度低于丙、丁的纬度,故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出该地区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选B。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图,回答第14题。
关于图中城市天气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
B.沈阳即将迎来大风降温天气
C.海口风向为东南风
D.太原受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判断。图示气压最高的城市为太原,A错误;沈阳位于冷锋锋后,为雨区,即将出现天气转晴,气温下降的天气,B错误;根据气压分布判断海口的风向,为偏北风,C错误;图示太原位于高压中心,故天气晴朗,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的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知大气的热量来源有二,第一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最是极少的);第二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这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大气在吸收了能量以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源,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因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故选A
考点:大气热力作用原理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考生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掌握大气能量的收支状况,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性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