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甘蔗制糖 B.棉花纺织 C.葡萄酿造 D.大豆加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两侧山体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但观察图中河床下的基岩类型与两侧山地最外层岩层相同,故可判断此山谷并非因外力侵蚀形成,而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河床沉积物厚度较大,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与河流上游山区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不符。故D正确。
【小题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合种植对水热条件要求高的农作物。目前我国棉花生产集中于新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很少。A正确。
考点:地质构造、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形成连续性降水
D.受暖锋影响,形成短暂性降水
【小题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适合修建地铁隧道,乙处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丙处地势较高,表明只有地壳抬升运动的影响
C.图中地貌的形成只受内力作用
D.乙处顶部岩层缺失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乙地锋面移动方向,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所以是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B对,A、C错。暖锋降水多连续性降水,D错。
【小题2】甲处是向斜,不适合修建地铁隧道,乙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丙处地势较高,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图中地貌的形成受内外力共同作用,C错。乙处顶部岩层缺失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D对。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地貌。
(5)按岩石的成因分,花岗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岩,根据图示可判断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1)西北(1分) 风力侵蚀(1分)
(2)东北(1分) 风力堆积(1分)
(3)上升(2分)
(4)喀斯特(岩溶)(1分)
(5)岩浆(1分)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分,答出任意2项即可)
本题解析:
(1)A地貌的名称为风蚀蘑菇。主要是由于岩石的岩性差异,加上风力侵蚀作用越向高空越弱形成的典型风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干旱的西北地区。
(2)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风向与沙丘的缓坡上坡的方向一致。
(3)同一岩层形成于同一年代,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左侧岩层相对上升,右侧岩层相对下降。
(4)D岩层为石灰岩。石灰岩微溶于水,在多雨的环境下形成喀斯特地貌。
(5)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其中,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考点: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A、B、C三幅图,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图表示北半球,则河口的岛屿将可能与南侧的河岸连接起来
B.B图的盛行风向为西风
C.C图地貌形成是岩石长时间受到外力侵蚀的结果
D. C图地质构造适合储存石油、天然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图为河流堆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河流南岸侵蚀北岸堆积,所以A错;B图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沙丘东部坡度缓,西部坡陡,所以风从缓坡吹来,应该盛行东风,B错;C图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依据等高线分析,此图是向斜形成的山地,,向斜储水,而背斜储存石油和天然气,故C对D错。
考点:地貌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易于形成风蚀地貌的是(?)。
A.湿润地区
B.干旱地区
C.海滨地区
D.高原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风蚀地貌发育的地区,常是风力侵蚀作用强烈的干旱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生态问题与生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