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旅游与区域发展》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3:33:55 【

1、综合题  阅读材料,(每空2分,共20分),回答下列问题:
黄山,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五色无嗅,可饮可浴。
?
⑴黄山位于__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由________岩构成,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
⑵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是________。
⑶黄山“四绝”中,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的是________。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________。
⑷若想观赏到变幻莫测的“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
⑸在游览黄山的“怪石”时,若想欣赏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时必须________。


参考答案:⑴安徽? 三? 花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⑵迎客松
⑶云海? 自然景观
⑷夏季? 雨过天晴
⑸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


本题解析:(1)图示黄山位于安徽省。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故属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黄山的成因是由于岩浆活动而形成,故岩石多花岗岩。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3)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云海属于气象气候景观;该四大景观都是由于自然原因而形成,故属于自然景观。(4)“黄山云海”应在当地的雨季,即夏季;云海形成的最佳条件雨过天晴时。(5)对地貌酷似景观应在特定的观赏位置欣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结合地图和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并结合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景观的欣赏等基本内容即可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地理—旅游地理】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上海世博会游园人数超过7300万,创历届世博会之最。
材料二?上海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分布图

(1)上海世博会期间,江苏游客占世博园游客总数的20%,试简要分析江苏省游客多的原因。(4分)
(2)结合图文材料,简述上海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6分)


参考答案:(1)距上海近,市场距离短;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客源市场丰富等
(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4分)
(2)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合理;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大;
地区接待能力增强等。(答对3点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旅游地理。(1)影响旅游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从距离、交通和市场等方面分析。(2)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条件可从资源价值、交通条件、市场距离和地区承载力等方面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常规考点的一般解题思维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建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图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
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独特性: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4分)
应注意的问题:做好旅游规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给;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6分)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三沙市属于热带地区,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珊瑚礁丰富,旅游开发中注意的问题可从当地旅游开发评价中的不利条件入手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为三沙市刚刚设立,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据我国大陆较远,生活资料的供给不便;同时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要注意保护环境。
【考点定位】该题以社会热点南海问题为切入点,以2012年三沙市的成立为背景,从地理的角度考查考查旅游资源的特性及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指的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中旅游资源的
A.市场距离
B.游览价值
C.地区接待能力
D.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只有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游人产生强烈的诱惑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2004年3月10日是我国某市24家公园第一个免费开放日,有人对其中A、B两个公园进行了调查,数据见下表。

公园名称
A
B
面积(×104m2)
125
50
餐厅面积(m2)
3000
1500
厕所蹲位(个)
100
40
设计日容量(万人)
5
2
高峰时段人数(万人)
10
3
日总人数(万人)
20
5
(1)请以高峰时段人数计算3月10 日公园的游客人均面积、游客人均餐厅面积和每厕所蹲位服务人数,并填入空格中:游客人均面积:?米/人; 游客人均餐厅面积:
?米2/人;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人 /个。
(2)根据上述表格,请试举两例分析公园免费接待日产生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3)针对上题列举的问题,请你从以下角度各提一项改进措施。
从游客自身角度:?       ?     
从公园管理角度:?       ?  ?
从政府决策角度:?        ?
(4)调查中发现:免费开放的公园内,各种塑料袋,水果皮等废弃物随处可见,游客任意
践踏草地,少数游客还带着工具去挖野菜,致使不少草坪伤痕累累。为了保护绿地,请你为
电视台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


参考答案:
(1)12.5? 0.03? 1000.0 (3分)
(2)公园人满为患;餐厅拥挤;用厕困难(任答两点得2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人数超过了设计标准。(1分)?
(3)不盲从,遵守秩序(1分)?加强宣传;加强管理(1分)?增加开放公园数量,增加开放次数,加强宣传,加强宏观引导(1分)?
(4)略(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资料进行计算。游客人均面积:12.5平方米/人; 游客人均餐厅面积:
0.03米2/人;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1000.0人 /个。
(2)因为游客众多,超出了旅游承载力。出现的问题有:公园人满为患;餐厅拥挤;用厕困难。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人数超过了设计标准。
(3)改进的措施有:从游客自身角度:不盲从,遵守秩序;从公园管理角度:加强宣传;加强管理;从政府决策角度:增加开放公园数量,增加开放次数,加强宣传,加强宏观引导。
点评:各个旅游风景区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承载力,如果超出旅游的承载力将会给景区带来环境压力,并影响游览的质量。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