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图》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们通常以赤道作为南北半球分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我们以30°和60°纬度为界,将地球划分为高中低纬,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据图可知:北京、纽约、新加坡位于北半球;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本题利用排除法可排除ABC,所以,本题选D。
【小题2】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①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②是根据指向标判方向,③是经纬网定向。本题应该采用经纬网定向。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纽约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所以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特征。(4分)
(2)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2分)
(3)甲村、乙村两地哪个更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说明其发展有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北、东、南为山地丘陵,地势较高;中部和西南部为谷地,地势较低;谷地呈西南、东北走向。
(2)B地降水多,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3)甲村。甲村位于两河交汇处,河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和航运。甲村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
本题解析:
(1)图中北、东、南三面等高线较为密集,数值较大,为山地丘陵地形,地势较高;中部和西南部等高线稀疏、数值小,为河谷地形,地势较低,谷地呈西南、东北走向。
(2)我国华北地区冬夏季分别受西北风和东南风影响,其中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携带水汽较多,易形成降雨。图中B地位于河谷北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山坡向上爬升,冷却凝固,易形成降雨。
(3)图中甲村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充足,且具有几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易发展成为城市。
考点:等高线图判读、城市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地图是用以传递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信息的载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构成地图的三要素。据此回答问题。1.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2.如果作一日一次往返的徒步野外考察,下面四种比例尺的地图最不适用的是
A.1:3000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0
E.1:20000
F.1/30000
G.0 5 10千米
H.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千米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在相同图幅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内容越简略,不便于实地考察。
考点:主要考查了比例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比例尺。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左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此图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陡崖M最大落差(米)为( )
A.198
B.290
C.380
D.450
【小题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300
B.400
C.500
D.600
【小题3】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B.正东方向
C.正西方向
D.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据图可知:M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所以该处为陡崖,根据陡崖的计算公式(n-1)×d≤H<(n+1)×d(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可以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H<400,所以本题C正确。
【小题2】根据剖面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出现了一块洼地,根据等高线的知识可知,P处相邻两侧的等高线分别为400米和500米,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等高线P的数值为400,所以本题B正确。
【小题3】根据甲、乙两地间剖面图的指向标可知:甲、乙两地之间为正南正北方向,故王村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小题2: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甲>丙
B.坡度:甲>乙
C.气温:丙>丁
D.降水:乙>丁
小题3:图中四地中,林木分布最茂密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小题1:具有定位功能的技术为GPS技术,能提供一地的精确经度、纬度和高度等信息。
小题2:根据该地区的地势分布,连出等高线,则甲处海拔低于丙,A错误;甲处等高线较稀疏,故坡度较乙处缓,B错误;丙处地势较丁处高,故气温较丁处低,C错误。
小题3:图示甲、乙、丁位于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而丙位于山区,故林木茂盛。
点评:出题角度较新颖,值得借鉴。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增长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