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A.世界性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B.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
C.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
D.在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往往产生生态破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往往产生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等。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就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
C.人口的机械增长
D.人口的自然增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造成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但就全球而言,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污染就越严重,质量就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可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①无风天气②大风多雨③空气对流强烈④盆地地形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①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②沙尘暴时有发生③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裸露④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
A.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
B.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C.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
D.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没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时,环境就会受到污染和破坏。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0分)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类型构成
图1

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缓解构成
图2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等。(2分)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