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5分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5分
(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3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可以读出,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同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使得人们破坏植被,降低了河流湖泊的蓄洪、泄洪能力。
(2)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泄洪能力弱,同时人们围湖造田等活动破坏了湖泊的泄洪能力。所以,一方面要整治河道,一方面退耕还湖,从而加强河流湖泊的分洪,泄洪能力,达到防洪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相比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是芦山地震的震级较小,为7.0级,其次就是人们经过了汶川地震后,防震意识增强,再就是芦山地震发生后救援较及时。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干旱是在一定地区一段时期内近地面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水分缺乏时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地,频繁地发生于各个历史时期。干旱灾害不仅是自然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中国大部分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
(1)读图6可知,进入2010年以来,在我国图示地区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逐步从?省扩展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8分)

(2)指出甲城市名称,并结合统计表简述该城市在降水、气温方面与常年(同期)的不同及所表明的此次干旱的突出特点。(10分)
(3)干旱不仅危及农业生产,还会促使生态环境发生恶化,同时也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就以上三方面,简要说明此次旱灾给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 (10分)
(4)依据2010年3月中旬全球气象干旱监测图,描述此次重干旱区的空间分布。(8分)

参考答案:(1)(8分)?云南(2分)四川贵州?广西(6分)
(2)(10分)?昆明(2分)降水减少50%以上;气温偏高2°C(4分)持续时间长,夏秋冬春四季连旱(4分)
(3)(10分)?农业生产:导致当地农作物(甘蔗、油菜、大麦、水稻、烟草、花卉等)播种与生长?发育严重缺乏水分(草场植被退化与牲畜饮水困难),其产量与品质会降低。(4分)
生态环境:土壤因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或死亡;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4分)
自然灾害:引发森林火灾等(2分)
(4)8分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4分)非洲北部、印度半岛和中国西南部地区(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属于防治洪灾的非工程措施的是
A.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B.兴修水库,退耕还湖
C.开挖分洪道
D.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注意非工程错误。A、B、C项都属于工程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全球定位技术在减灾防灾中应用的是
[? ]
A.火灾跟踪
B.地震监测
C.现场导航
D.洪水淹没分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