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河流①是?。“斯芬克司像”又叫?,坐落在河流①的?岸,面向东方。雕塑受破坏严重,除人为原因外,主要还受?作用和?作用的破坏。
(2)图中②是横跨赤道的?(山名),是非洲第二高峰,它南面的③是号称“非洲之颠”的??,它们都是?火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之一。
(3)图中经过山峰②③且成条带状的斜线区域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裂谷带——___________,有“地球伤疤”之称,是由于____________形成的。
参考答案:
(1)尼罗河?狮身人面像?西/左?风力侵蚀?风化
(2)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死
(3)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
本题解析:
(1)据图分析判读,①为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斯芬克司像”又叫狮身人面像,雕塑受破坏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外力的风化和风力侵蚀。
(2)据图分析判读,②是肯尼亚山,③是乞力马扎罗山,都是死火山。
(3)据图分析,条带状的斜线区是东非大裂谷,形成原因是板块张裂。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了解非洲地理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波斯湾地区油藏异常丰富。但在其北部沿岸地区,油轮常常会在夏季遇到沙尘的恶劣天气影响,给运输带来了一定困难。
(1)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红海海域面积变化的趋势为?,原因是?。(4分)
(2)说出甲城的气候类型及特点。(6分)
(3)分析波斯湾北部海域夏季易遭遇沙尘天气的自然原因。(6分)
参考答案:(16分)
(1)变大(2分)?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板块间相互张裂(2分)
(2)热带沙漠气候(2分);终年炎热(2分);干燥(2分)。
(3)夏季风途径区域地势平坦(2分);并有大量沙漠分布(2分);携大量沙尘吹向波斯湾(2分),造成沙尘天气。
本题解析:
(1)红海海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两板块向外张裂,红海面积会变大。
(2)甲地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常年在副热带和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之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终年炎热而干燥。
(3)图示区域夏季盛行西北风,夏季风途径区域地势平坦,沿途沙漠广布,夏季风携带大量沙尘吹向波斯湾,造成沙尘天气,致使波斯湾北部海域夏季常常遭遇沙尘天气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小题1:A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其生长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3分)
小题2:B地是平原,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2分)
小题3:C地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经济作物是____,其有利的生长条件是_______。(3分)
小题4:D地所在国家的名称是____,该国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棉花,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小题2:小麦?甘蔗.
小题3:茶叶气候温暖湿润,低山坡地排水良好
小题4:孟加拉国?
①夏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河水猛涨?
②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在一起,水量大增?
③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泛滥成灾
本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1)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2)印度钢铁工业的分布及与原料产地的关系;(3)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正确掌握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地形、气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在于孟加拉国降水丰富且多暴雨,恒河三角洲地势地平,排水不畅。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中东地区的焦点问题的是
A.丰富的石油资源
B.东西交通要道
C.匮乏的水资源
D.主要是白色人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中东地区的主要争端问题有水资源、石油资源、民族宗教问题,重要的交通位置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南亚农业和河流汛期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南亚季风冬季风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对南亚农业和河流汛期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夏季风(西南季风)。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