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固结成岩作用、外力搬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判断,①作用使岩石由大块变小块、变碎屑物,故判断为风化作用;②作用使风化、侵蚀的碎屑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在地势低的地方沉积下来,故属于外力搬运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掌握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等外力作用的基本过程,并能结合图示外力作用对岩石或碎屑物的作用过程对应分析即可。注意区别风化和侵蚀的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淤积与侵蚀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读能力。流速下降,径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易于淤积;流域降水量减少,流入河流的流量减少,也易于淤积;而上游来沙量减少,原先淤积状况可能发生明显变化,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因此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地形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辽河三角洲; B 黄土高原面;
C 喜马拉雅山; D 沙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河口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黄土高原、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外力作用。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褶皱山,属于内力作用。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4--41回答:(13分)

图4--41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 ,它是良好的储 构造。从地形上看,A处为 ,其成因是:a ;b 。
(2)在外力作用下,C处的 岩可转化为D处的 岩。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 ,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 ,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促使 、 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D处地层中常含有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其上覆水域往往是 资源集中分布区。
参考答案:(1)向斜 水 山岭 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断块相对上升 (2) 岩浆岩 沉积岩
(3)断层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4)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 海洋生物
本题解析:29.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影响、外力作用。岩层形态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因中部受挤压,不易破坏,往往成为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诱发地震,进而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部分缺失的褶皱示意图”,关于图中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背斜构造,形成山地
B.乙处为向斜构造,形成谷地
C.甲处因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D.乙处因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