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该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材料一显示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4分)
(2)分析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的原因。(4分)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2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的政策;侨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邻港澳、近东南亚。(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3分。)
(2)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答出其中任意四点,给4分)
(3)劳动力价格上涨;房租、地价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3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柱状图看到轻纺工业从1985年到2000年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高新技术产业从1985年到2000年在不断上升,也就是说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地区轻纺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约达25%,这是因为珠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处沿海、邻港澳、近东南亚;且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的政策;侨乡;交通便利。
(2)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紧张,在我国珠三角地区有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且价格都比较低;我国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在中国生产可以避开关税壁垒;我国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基础较好,这是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年在珠三角投资建厂的原因。
(3)随着经济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珠三角地区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提高,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产业转移到我过中西部地区。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等存在较大差异
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明显较发展中国家高。故D项说法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l: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
材料2: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材料3: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
|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
石油
| 天然气
| 美国
| 日本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8.39%
| 4.19%
| 26.9%
| 11.5%
| 4.3倍
| 11.5倍
| 7.7倍
|
(1)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简要说明“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0分)
(2)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8分)
(3)材料3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4分)
(4)针对我国口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6分)
参考答案:(l)内涵:“循环经济”模式就是把资源节约技术与生产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最终日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2)从历史上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从现
状看,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仍十分巨大。主要包括: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3)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4)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中央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阐述了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的内涵,重在强调“循环”二字,即实现生产过程的循环、生产物质的循环、环境友好、低排放、低污染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要从历史、人口现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方面来分析。针对目前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高的现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广州(23.1°N,113.4°E),广东省的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全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米。全市人口2420万人(2009年末),是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华南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2010年亚洲体育盛事——第16届亚洲运动会即将在广州举行。
材料二:
广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试分析广州市的形成和发展和其自然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广州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位于珠江水系入海口,水源充足;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纬度低,气候温暖
? 宜人,热量充沛,雨热同期。
(2)经济地理区位:交通便利,有京广铁路与内地相连,还有发达的河运与海运;毗邻港澳和东南亚,
? 便于吸引外资和技术;珠江三角洲是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农业保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2.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A.A→B→C
B.B→C→A
C.B→A→C
D.C→A→B
E.杨树
F.桦树
G.沙拐枣
H.柳树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植树造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随着固沙植物的生长,移动沙丘也逐渐得到控制,沙丘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坡度逐渐降低.C→A→B反映了这一发展的过程。
2.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拧条等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杨树、桦树、柳树主要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