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高纬地区
B.温带地区
C.低纬地区
D.回归线附近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五带的划分界线有回归线和极圈,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是北温带,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纬度越高昼夜长度的变化幅度越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当北京时间为2012年1月1日6点的时候,全球进入2012年的地区有
A.多于一半的地方
B.少于一半的地方
C.恰好一半的地方
D.没有任何地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关于两个日期的计算,掌握基本规律:东十二区区时为几时,则新的一天即占几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2012年1月1日6点的时候,则东十二区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早4个小时,即东十二区区时为10时,故新的一天占10个时区,说明全球进入2012年1月1日的范围少于一半。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两个日期范围计算的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东十二区的区时来计算新的一天的范围。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分)
(2)NA的经度为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4分)
(3)这时北京时间为7月________日_________时。(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45°W? 180°
小题3:7? 11
本题解析:
小题1: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
小题2:分界两个日期的分界线为0时和180°经线;顺着自转方向,经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而经过180°经线即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故判断NB为180°经线,NA为0时所在经线,计算得45°W。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NA为7日0时,经度为45°W,故计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较45°W东侧165°,故时间早11个小时。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日期分界线的特征和经过两条界线的日期变化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若黄赤交角稍变小,与目前情形相比,上海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A.夏至日变小,冬至日变大
B.夏至日变大,冬至日变小
C.夏至日和冬至日均变小
D.夏至日和冬至日均变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因为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不是同一平面,产生了黄赤交角。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出,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移动到北回归线,最南可以移动到南回归线线。上海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2倍的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变小,则上海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夏至日变小,冬至日变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15°E
D.11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