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
2、综合题 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部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
材料二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变化状况?
(1)近年来,某些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并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的限排义务。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驳斥上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分析我们还需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选题 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B.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4、单选题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开始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文明时期
5、单选题 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E.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F.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G.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H.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运动》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