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全球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时所处的位置,读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可判断,②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④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则③表示秋分日,①为春分日。5月1日,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到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即图示的①②之间。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②位置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此时南半球为冬季,A、C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京昼长夜短,B项正确;此时地中海沿岸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能根据地球公转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③掌握地中海气候,冬季和夏季的气候特征的差异。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是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26—28题。
小题1: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小题2:若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
A.①
B.④
C.③
D.②
小题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此处为河流弯曲处,同时该地位于北半球,则①③地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侵蚀作用强。河流弯曲处凹岸受侵蚀,凸岸堆积。砂金位于河流泥沙沉积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河流的侵蚀类型。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与河流流动方向垂直,属于侧蚀。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甲(30°N)、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6-18题。
小题1:乙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为
A.4:00
B.16:00
C.18:00
D.19:00
小题2: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30°N
B.0°
C.15°N
D.15°S
小题3:有关甲、乙两地方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在乙地的东北
B.乙地在甲地的东北
C.甲地在乙地的西北
D.乙地在甲地的西北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应用。
小题1:图示乙地的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22时,则当地为12时,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晚10个小时,则当地的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4时,故当地时间为18时。
小题2:根据甲地的昼长14个小时,出现昼长夜短,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C项符合。
小题3:图示乙地出现昼夜等长,判断乙地位于赤道;结合上题分析,乙地的经度为30°W,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北京时间12时,故甲地的经度为120°,故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生态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