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4:17:00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A.光球、色球、日冕 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色球、光球、日冕
| 小题2:太阳黑子和耀斑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小题2:黑子发生于光球层①;耀斑发生于色球层②。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的分布,难度较低,本题还可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最基本的两种天体物质组成相同 B、太阳活动强烈时,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C、彗星绕太阳运行的方向与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 D、小行星带在太阳系最大的两大行星轨道之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市举行,下图为“索契地理位置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第22届冬奥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北或南)半球,索契市的白昼时间将逐渐变(长或短) 。(2分) (2)索契冬奥会竞赛场地主要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南部山区,原因是 ;索契市区冬季气候非常温暖,主要原因有 、 、 。(4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海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海,请你为黑海的治理提出若干合理的措施 。(2分)
参考答案: (1)南(1分) 长 (1分) (2)海拔高,气温低,降雪多(1分) 海拔低; 盛行西风影响;黑海的调节; 大高加索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任答3点得3分) (3)工业实现清洁生产;工业污水达标排放;修建污水处理厂;加强国际协作(任答2点得2分)
本题解析: (1)2月7日在冬至和春分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变长。 (2)作为冬奥会竞赛场地,需要有良好的冰雪环境。大高加索山脉的南部山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并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水汽充足,降雪多。索契位于黑海沿岸,受来自黑海的西风影响,并且北部的大高加索山挡住了北方来的冷空气,所以冬季较温暖。 (3)从生产环节和污水处理环节两方面入手。从生产方面,加强生产技术革新,进行产业结构改造,尽量减少污水的排放;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对排入黑海的污水进行处理;加强黑海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水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中甲、乙两图是地球在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甲图中,AC为赤道,ABC弧为晨昏线,此时D点的地方时是15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图乙中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半球的范围。 (2)夏至日时,两图的A、B、E三处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 (4)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如图
 (2)A ; B (3)(23.5°S,45°E) (4)135°W向东到180°
本题解析: (1) D点的地方时是15时,两条经线之间的间隔是45°,B点的地方时应为12时,即太阳直射45°E。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2)A位于赤道上,B点位于北极圈上,E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所以A点的自转线速度最大,由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E点的昼长最长。 (3)根据(1)题的叙述,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S,45°E)。 (4)日界线是180°经线和0时刻所在的经线。45°E是12时,0时所在的经线是135°W,所以与北京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135°W向东到180°。 考点:光照图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读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2)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3)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4)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从_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5)当地球到达④位置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 _。 此时上虞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 (1)① ③(2分) (2)④ ① (2分) (3)③ ④(2分) (4) ④ ②(2分) (5)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1分) 昼短夜长(1分)
本题解析: (1)据图可知①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为春分日至秋分日(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段。 (2)北半球夜长于昼,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时段,昼逐日增加,太阳直射点应从南回归线向赤道运动,即从冬至日到春分日(12月22日前后至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 (3)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太阳直射点应该从赤道一直向南移动,即从秋分日到冬至日(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 (4)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太阳直射点应该从南回归线一直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即从冬至日到夏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第二年的6月22日前后). (5)④的位置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也是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南位置,所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上虞位于浙江绍兴市,所以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