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B.土地石漠化加剧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小题1:图示三江平原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丙类土地为主,判断丙类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湿地;而2000年丙类土地大面积较少,而乙类土地利用类型大面积扩大,判断乙类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反映该地区50年代以后的长期开垦湿地;而甲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判断为林地。
小题2: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而导致湿地调节径流量的功能大大减弱,故可能导致旱涝灾害增加。
小题3:针对该地区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垦湿地,故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面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该地区主要畜种和农作物可以推断该地区大部分区域气候
A.寒冷,降水很少
B.温和湿润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终年炎热干燥
小题2:该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
A.西北部
B.东南部及东部边缘
C.中部及南部
D.北部及西南部
小题3: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
A.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B.在本地区中西部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
C.由于本区各种牲畜对环境造成了太大破坏,因此应禁止放牧
D.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区的主要畜种特征是毛长,耐寒;种植的农作物小麦和青稞都是喜温凉、耐旱,所以据此推测该地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寒冷、降水少。故选A。
小题2:图中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及东部边缘,因此地区降水较多。故选B。
小题3: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热量不足,植被破坏难以恢复,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会破坏草地;水热不足,中西部不适宜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因地制宜适量放牧,不应禁止;因此本区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充分利用高原风光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人地关系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