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的农作物熟制分布情况

材料二:上图戊所在地区是我国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区。下表是戊地区的重点月份气温和降水数据对照表。
月份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气温(℃)
| 0.3
| 7.6
| 9.5
| 21.7
| 22.8
| 26.2
| 26.0
| 21.8
|
降水量(mm)
| 9.3
| 10.0
| 18.1
| 28.1
| 37.4
| 94.4
| 147.4
| 40.8
|
(1)丁区域农作物熟制与甲、乙、丙三类农作物熟制分区中 的 ____ 区相同,请分析其原因(8分)。
(2)分析材料一图中字母A 、B处农作物熟制界线呈锯齿状的原因(8分)。
(3)戊地区在盐碱地栽植果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
① 在栽植果树择时上,晚春栽植比早春栽植好;
② 在果园林地利用上,春季在地表盖膜或覆草。
请你选择其中一条,解释说明其合理性。(8分,两条全答按第一条评分。)
参考答案:
(1)丙(2分) 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地势周高中低,冬季受寒潮影响小(2分),夏季不易散热,加上受副高影响,形成高温天气(2分),因此10℃≥积温高 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季节长,属三熟区(2分)
(2)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4分)A处为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为一熟区;B处为谷地,海拔低,热量较好,为二熟区(4分)
(3)①晚春栽比早春栽好;因为晚春降水增多,盐随水下渗,根系避免了高浓度土壤溶液的侵蚀。而且此时地温也逐渐上升;均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②春季盖膜或覆草:既有利于增温保湿,减少地面蒸发,减少盐分在土壤中聚集,覆草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肥力。(8分)
本题解析:
(1)丁区域农作物熟制与甲、乙、丙三类农作物熟制分区中的丙区相同,其原因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地势周高中低,冬季受寒潮影响小,夏季不易散热,加上受副高影响,形成高温天气,因此10℃≥积温高 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季节长,属三熟区。
(2)A 、B处农作物熟制界线呈锯齿状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A处为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为一熟区;B处为谷地,海拔低,热量较好,为二熟区。
(3)①晚春栽比早春栽好;因为晚春降水增多,盐随水下渗,根系避免了高浓度土壤溶液的侵蚀。而且此时地温也逐渐上升;均有利于根系的生长。②春季盖膜或覆草:既有利于增温保湿,减少地面蒸发,减少盐分在土壤中聚集,覆草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肥力。
点评:本题熟制等值线分布主要受积温的影响,积温主要是受纬度影响。但是同纬度积温有差异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为部分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三个农业区它们发展的相同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影响甲、乙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分析丙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1分)?地广人稀,交通便利。(2分)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2分)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1分)
(4)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地租低廉;距海港近,商品经营。(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农业比较。
(1)甲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北部为商品谷物农业;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丙表示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比较。共同点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等。
(2)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3)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且纬度较高,位于半湿润地区,故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丙地农业为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的区位因素:气候、土地、市场、交通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某大城市南郊1996~2006年部分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缺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最可能是
A.居住用地
B.绿地
C.特殊用地
D.道路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