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A.北京( )B.上海( )C.汕头( )D.海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时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由此可知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即昼长大于12小时,根据题表,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的,就只有丁地,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就只有丁地,其他甲乙丙地属于北半球,所以选择D项。
小题2: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越靠近赤道昼长就越接近12小时,越远离赤道(即纬度越高)昼长就与12小时相差越大;用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与12小时比较,甲地白昼长与12时相差6小时30分,乙地白昼长与12小时相差2小时51分,丙地白昼长与12小时相差35分,丁地白昼长与12时相差1小时56分;由此可判断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是甲、乙、丁、丙;B项正确。
小题3:地球公转使各地昼夜更替,加上黄赤交角的存在,使斜着身子地球绕着太阳运动,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从而造成各地白昼时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所以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所以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世界某地全年日出时刻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的经度是
A.152.5°W
B.150°W
C.92.5°E
D.40°E
小题2:T日期过后
A.北京日落时刻推迟
B.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C.该地正午日影由朝南转为朝北
D.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高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地方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的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0点到0:20之间变化,说明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0点或0:20为夏至日或冬至日,日出时刻北京时间0:10为二分,此时当地日出地方时为6点,由此可计算出当地经度。
小题2:直接判断分析,由于该地日出时刻变化不大(20分钟),说明该地昼长年内变化不大,该地的纬度较低(回归线之间,位于北纬20°最大昼长为13小时13分),T时刻为12月22日或6月22日,但此后一定向该地移动,故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为了冬季采光,我国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对不同纬度带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图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前面的数值是倍数)。
表1?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 城市 |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 ① | 24°45′ | 2.02H |
| ② | 40°28′ | 1.18H |
| ③ | 35°21′ | 1.41H |
| ④ | 26°36′ | 1.86H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小题1:由于上述四城市均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纬度从低到高则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递减。
小题2:北京的纬度为40°N,故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得26°36’故日照间距应为1.86H,故计算即可。
小题3:由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递减,故日照间距由南向北递增。
点评:本题即可表格资料分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天,有人看到太阳在天空中呈逆时针方向运行,且日出、日落都在他的正北方向,则此人的地理位置可能在
A.75°N,120°E
B.60°20′N,30°W
C.45°S,70°E
D.66°34′S,20°W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