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7月降水多 B.从气温变化特点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 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典型 D.6月该地区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小题1:读图可知,该地区4月气温日较差大,其最低气温24~25 ℃,最高气温30~31 ℃,所以气温日较差为5~7 ℃。
小题2:根据气温的分布特点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热带气候类型,欧洲没有分布;该地区6月上午气温上升快,下午降温慢;该地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主要原因可能是7月降水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小题3:读图可知,增温快,等温线分布就密集,所以增温迅速的时段为3月的7—12时。
高频考点二 与大气环境有关的地理原理及其应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 下垫面 | 道路(沥青) | 混凝土 | 砖 | 石 |
| 吸收率 | 0.8~0.95 | 0.65~0.9 | 0.6~0.8 | 0.65~0.8 |
| 下垫面 | 土壤 | 沙漠 | 草 | 水 |
| 吸收率 | 0.6~0.95 | 0.55~0.85 | 0.74~0.84 | 0.9~0.97 |


参考答案:
(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2)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
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答案合理即可)
(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到郊区,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答案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1)结合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可判断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与小区温升的关系。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利用该原理可分析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
(2)读图可得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空气的流通可带走热量,根据该原理可分析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
(3)该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但必须与实验小组研究成果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全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
1.下列数字所示环节能补偿地面损失热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个数字所示环节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下列关于其影响正确的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减少
C.物种将会灭绝? D.土壤肥力下 降
参考答案:
1.C
2.D
3.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12年12月15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局部以及重庆中西部等多地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由材料可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小题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秋初冬时节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晴天多,表层土壤松散干燥,易产生扬尘,凝结核较多。
小题2:雾的反射作用较强,使白天空气能见度降低。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