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八)
2019-06-28 14:30:04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 小题2: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及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根据各部门投入和产出的具体情况,判断各项的正误。A饲料加工不会“产生”秸秆、沼渣和沼液的;B,种植业能直接提供给农户的是粮食、蔬菜、棉花等;C,种植业不会生产出肉类和蛋类;D,养殖业生产不出花卉。 小题2: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都是面向市场为主,是典型的混合农业。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表示人口曲线的是 [? ] A、A B、B C、C D、不确定 2、图示三条曲线的关系说明当前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可持续利用资源 D、加强环保教育,公众参与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A、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 B、发展清洁生产 C、市区营造休闲绿地广场 D、内蒙古大草原发展发菜采集加工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材料二?1999~2011年世界有机农业用地发展情况
 材料三?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但有机农业发展缓慢。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世界有机农业用地发展特点。(10分)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请你为吉林省农民设计一种有机农业合理的实施方案。(12分)
参考答案: (1)整体趋势上升(1分);1999~2004年持续快速上升(4分);2004~2011年波动缓慢上升(5分)。(答出“上升”给1分,1999~2004年答出“持续”和“快速”各2分,2004~2011年答出“波动”给3分,答出“缓慢”给2分)。 (2)采用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秸秆可作为牲畜的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牲畜的粪便可作为种植业的肥料或牲畜的粪便可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土地肥力高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利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可利用益虫(生物技术)杀死病虫害;不可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利用人的粪便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每点两分,任答6点可得满分12分)
本题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特点的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特点应从变化趋势、变化幅度等方面来描述。变化趋势有上升、下降,持续、波状等特征,变化幅度有快慢之分。曲线的变化要和时间对应起来。 (2)应学会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掌握有机农业的概念,从概念内涵的几方面作答。要考虑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结合吉林的环境特征,注意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200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分布图”(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读图完成题。
1.人口性别比超过130的省级行政区有2.正常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在103~106之间。要改变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不合理状况,关键在于 A.豫、皖、赣、粤、琼 B.湘、桂、鄂、冀、琼 C.浙、苏、闽、晋、琼 D.滇、贵、川、鲁、琼 E.调整人口政策 F.增加就业岗位 G.转变生育观念 H.改善医疗条件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130的图例判断即可。 2.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生育观念“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故改变我国人口性别比的状况也应从改变生育观念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我国的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