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虚线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岛屿位于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据等值线可知:西南部比较密集,东北部比较稀疏,说明此时为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使火山灰向东北部扩散,所以本题C正确。
【小题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地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的地方,该岛屿多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受到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山地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①②③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岩石圈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____。
(2)①②③三大类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__。
(3)若甲为地表径流,则乙表示__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__,丁表示____________,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形成有关的箭头是_________。
A.a
B.b
C.c
D.d
(4)简述水循环的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 (3分)
(2)①(1分)
(3)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B(4分)
(4)任答两条既可(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据图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可判断得出,①为沉积岩,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岩。
第(2)题,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发现化石。
第(3)题,根据水循环的环节结合甲为地表径流可推理出乙为蒸发、丙为水汽输送、丁为降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是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4)题,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点评:本题以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岩石圈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考察面较广。解答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点。1.根据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推理出岩浆岩。2.根据甲地表径流推理出水循环的环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据新华社电: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小题2】日本大地震时,航行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该海域附近的轮船(不考虑风浪对船的影响)会感觉(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小题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
参考答案:
【小题1】D
【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由固态的岩石组成,不会是岩浆来源,B错。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也没有熔融状态的岩浆存在,A错。地震、火山活动是岩石圈中的岩层发生断裂、措动,不会涉及到地核部分。C错。软流层与岩石圈相接,岩石圈出现裂缝,导致软流层的熔融态的物质涌出,形成火山。所以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层,D对。
【小题2】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向外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所以在轮船上只能感到上下颠簸,不会感到左右摇晃。C对。A、B、D错。
【小题3】地壳是指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在陆地部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33千米。在大洋中,大洋地壳比较薄,平均约6千米。所以陆地上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厚度也就越大,选项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所以A对。B、C、D错。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地壳厚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地质构造名称:甲?,乙?,丙?。
(2)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处为好。
参考答案:(1)向斜?断层?背斜?
(2)外力侵蚀?
(3)丙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乙处岩层发展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丙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
(2)丙处为背斜形成之初应该形成山岭,但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故岩性疏松,可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其受长期的侵蚀而成谷。
(3)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适宜建设隧道。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