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土壤受其它自然因素影响,不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土壤的形成受地形类型、坡度影响,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土壤肥力的高低受有机质含量大小的影响,而有机质的来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气候的光热水影响土壤的形成,影响其土壤类型。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智利南部柴滕火山(42.0°S,72.4°W)于2009年2月19日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石。智利军警已启动紧急行动预案,要求当地居民撤离。据此回答29~30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智利火山活动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小题2】智利南部柴滕火山(42.0°S,72.4°W) 喷发时,火山灰蔓延的方向是向东南方向,位于中纬,受盛行西风(西北风)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A.岩浆岩、岩浆、变质岩
B.岩浆、岩浆岩、变质岩
C.变质岩、岩浆、岩浆岩
D.岩浆、变质岩、岩浆岩
小题2:图中序号③表示的是
A.搬运作用
B.侵入作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图示只有①作用能生成乙,故判断乙表示岩浆岩,则甲表示岩浆。岩浆(甲)只能生成岩浆岩(乙);而变质岩和沉积岩都可以由其他已经生成的岩石转化而形成,已经生成的岩石都能转化为岩浆。则丙应表示变质岩。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③应表示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中的地质作用过程,学生应抓住不同的地质作用生成的不同岩石类型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10分)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背斜;向斜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外力沉积;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后来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
(3)甲;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乙;甲;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的岩层的弯曲判断,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
(2)甲处位于背斜顶部,其顶部缺失主要从外力侵蚀的角度分析。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沉积岩,其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所以结合整体岩层分布可知,该地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后来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
(3)根据所学地质构造知识可知,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挖隧道应位于背斜结构,可从力学原理和地下水的运动方向分析。
考点:地质构造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17~18题。
小题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地垒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小题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6所示相同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华山
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脉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小题1:M反映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断层组合,中间岩层相对上升)。而形成的地貌:山岭。
小题1:地垒形成的块状山,典型的地貌:庐山、泰山、华山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