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目前环境因素中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环境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自然灾害
D.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对死亡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因素,比如经济条件,政治因素,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等对死亡率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故A项为符合题意的选项。就现代社会而言,自然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短期内死亡率的大幅度提高。但就现代社会的整体而言,自然灾害等自然环境因素不再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环境污染会危及健康,导致死亡率上升,但其影响通过社会环境治理可以控制。故B、C、D三项均不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考点:影响死亡率高低的环境因素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题。
1.影响甲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2.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
E.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F.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G.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H.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由图可知甲大陆自然带呈经度地域分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选B。
2.①自然带由于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⑤自然带因地处山脉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少。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0分)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4分)
(2)简述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的原因。(4分)
(3)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说明湿地具有 ?的生态功能,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能力。(2分)
参考答案:
(1)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水资源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破坏草地(4分)
(2)围湖造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入流泥沙增加,淤积湿地。
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沉积;某些建筑工程和水利设施破坏湿地;
流水沉积作用显著。(4分)
(3)消除污染、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1分)?水体自净(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1)荒漠化扩张的主要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方面分析。
(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地破坏直接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间接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加大,则中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3)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说明湿地吸附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即为水体的自净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舟山渔场实施了伏季休渔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B.避免高温作业
C.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
D.避免赤潮发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实施了伏季休渔政策,为了让鱼类繁衍生存,休养生息,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E.垂直地带性——气候
F.纬度地带性——热量
G.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H.经度地带性——水分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示可知沿途经历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因而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荒漠和草原带以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这种由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分异规律类似与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即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也可以说是沿着纬线方向更替,沿着经线方向延伸,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和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