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4:50:49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序号所代表的圈层正确的是
 A.①岩石圈 B.②大气圈 C.③生物圈 D.④水圈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直接根据图示的地理环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判断,①为水圈,为③生物圈提供水资源,下渗而形成②岩石圈的水;降水主要来自④大气圈。故只有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信息,能抓住图示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转化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我们的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据此回答题。1.文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2.这里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①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②太阳光照稳定?③日地距离适中 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⑤地球质量、体积适中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①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②地球是河外星系的组成部分 ③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 ④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远的一颗行星4.某日某时,地球上朝向太阳一侧的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其原因是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E.①②③ F.②③④ G.③④⑤ H.①③⑤ I.①③ G.②④ ①④ ②③ 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增强 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参考答案:1. B 2. A 3. A 4.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系”,还包括太阳系范围内的行星系统,故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 2.材料中提到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包括了日地距离适中,提供了地球稳定的温度和稳定的光照;且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则为地球提供了稳定的行星际空间。而地球的自转周期适中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属于地球的自身条件而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无关。 3.地球是地月系的质量中心、绕转中心,故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①正确;地球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②错误;在八大行星中,地球位于离地球较近的第三轨道,③正确。 4.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 点评:本题考查较多,但基础性较强。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四个级别的天体系统层次关系;②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并理解这种位置对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影响。③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④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某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对南半球海域进行考察。读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日出时分考察船到达P点,而M点已经日出,则下列 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2.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3.当N地的杆影缩小为点时,M地 A.纽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B.悉尼、新加坡、纽约、开普敦 C.开普敦、悉尼、纽约、新加坡 D.开普敦、悉尼、新加坡、纽约 E.顺时针、暖流 F.逆时针、寒流 G.逆时针、暖流 H.顺时针、寒流 I.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G.日出方向为东南 白昼时间最长 地方时为10时
参考答案:1. D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据题意推知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所以D正确。 2.联系M处的纬度特点及洋流分布模式可判断其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性质为寒流。 3.N地杆影最短,说明此时太阳直射N地,N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南半球为夏季,故M点此时日出东南。N点所在经线为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N所在经线为150°E。故M点地方时应为14点。 考点:本题考查日照俯视图的判读、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理意义、地方时的计算、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19日19时 B.20日5时 C.20日21时 D.19日21时 E.2270千米 F.2070千米 G.2570千米 H.2670千米 I.正午太阳高度大 G.自转速度慢 自转周期长 白昼时间长
参考答案:1. D 2. A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首先判断“长城站”所在的时区为西四区,区时较“北京时间”迟 12小时,再根据题干所给的时间,用减法可计算出正确答案。 2.地球表面纬度每间隔1°,其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km。从图中可看出“中山站”距南极点的纬度约20°多一点,通过乘法计算出的结果与A选项最吻合。 3.“长城站”的纬度较“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较“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在南半球的冬半年,其白昼时间较“长城站”长;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长城站”的纬度较“中山站”低,因此其线速度较“中山站”快,而角速度是相等的,两地均位于地球表面,自转周期应该相等。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方位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考查地球公转、自转的相关知识及实际距离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地壳的主要特征是2.图示区域中 A.厚度均一 B.与岩石圈范围一致 C.由岩石组成 D.组成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E.地壳越厚的地方地势就越高 F.44千米等厚度线为南北走向 G.地壳厚度大致由西向东递增 H.单位距离的地壳厚度差西部大于东部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和地壳厚度的基本特征。 1.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大洋地壳较薄,陆地地壳较厚,且陆地大范围的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A错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2.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可由图形中地壳等厚度线数值的变化得出结论: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壳的基本特征和图示等值线的正确判读。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