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据悉,这是我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苏、上海等地的眼镜、皮具、模具、机械、纺织、服装等生产企业已经将部分产业转移至该地区生产和加工。下图为黄河金三角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把该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上述产业转移至该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该示范区及其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交通便利且有国家政策支持。
(2)能源资源丰富,原材料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
本题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及其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如山西大同、阳泉、平朔的煤田,陕西、内蒙古与山西交界附近的准格尔、东胜、神府煤田,河南省焦作、义马煤田等;该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该地区科技力量比较雄厚,本地区的中心城市西安、郑州、太原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并且邻近首都北京,可以获得科技力量支持;重工业、航空航天科技工业、煤化学工业、铝业、棉纺织工业发达;市场前景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等。江苏、上海等地的一些产业转移至黄河金三角地带,主要是因为该地区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丰富以及有国家政策支持等。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小题1:描述日本的地形特征。
小题2: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小题3:位于太平洋沿岸地区的降水量远大于日本海沿岸的降水量,请分析其原因。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小题4: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雪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多山,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
小题1:日本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小题1: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太平洋沿岸地区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而日本海一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太平洋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有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小题1:冬季日本海沿岸处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形成地形雨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地理环境。
小题1:注意表述地形特征需要指出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
小题1:可结合日本的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间高两边低。故判断日本的河流特征:短小流急;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形成夏汛。
小题1: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侧人口集中、城市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
小题1:冬季,盛行西北风,日本海沿岸为西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西调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级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治理我国北方的七大沙漠。据此回答1~2题。
1、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①离沙漠地区近②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③渤海污染程度最低 ④利用地势⑤渤海盐度较低⑥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 ]
A、①⑤
B、②④
C、③⑥
D、①②③④
2、通过海水两调改善两部沙漠环境,这主要是利用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水汽输送、降水
C、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降水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上AB是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A是?平原,B是?平原。(2分)
(2)写出黄河中游两条重要的支流:?、??(2分)
(3)分析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4分)
(4)下面四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流量对比图,请根据这四条河流水文特征,判断A、B、C、D四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2分)
参考答案:(1)A是宁夏平原,B是河套平原? (2)汾河、渭河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大量流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C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宁夏境内,为宁夏平原,B位于内蒙古,为河套平原。(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有两大支流为汾河和渭河。(3)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成因应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而下游地势低平,泥沙淤积分析。(4)根据图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流量大小可判断,A图所示的是松花江,B图所示的是长江,C图所示的是黄河,D图所示的是珠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我国主要河流的流量差异和季节变化的差异比较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该经济区包括中原地区5省的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面积28.9万平方千米,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的13.3%和9%。立足当地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借力京津冀,是该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措施。
下图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格局图,表格为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

(1)分析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发展条件。(7分)
(2)比较山西与河南两省所承接工业类型的差异。说明产业转移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5分)
参考答案:(12分)
(1)位于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1分);多条铁路、公路交汇,交通便捷;(1分)国家政策扶持(1分);劳动力资源丰富(1分);工业增速较快、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1分)平原广阔,农业基础好(1分);石油、煤炭等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1分)。
(2)差异:山西:动力导向型为主(1分)河南:劳动力导向型为主。(1分)
影响:加快资源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1分);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际联系。(1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中心,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南北通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多条铁路、公路交汇,综合性交通枢纽,交通便捷,河南省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该区域历史悠久,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增速较快,发展潜力很大,该区域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平原广阔,农业基础好,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农产品资源,本区域石油、煤炭等矿产也非常丰富,中原地区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发展旅游也提供丰富的资源,中原经济区的设立又提供了优惠的国家政策扶持,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煤层气,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能源承接以动力导向型为主的产业类型。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为主的产业可以更好地促进该地经济发展。两省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资源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加强了区际联系,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