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关于太平洋西部深海沟、岛孤链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形成深海沟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深海沟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被挤压上升形成岛孤链
D、大洋板块府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大陆板块被“顶托”形成岛孤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回答

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最终位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因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2.为了促使该流域水资源日趋丰富,下列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E.封山育林
F.退耕还林
G.修建梯田
H.修建水库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因人类活动导致蒸腾作用明显减弱,说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将增加;地表水资源缺乏,蒸发量减少。选项B正确。
2.促进该流域水资源日趋丰富,主要从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着手效果较好,修建梯田只是从地形上减缓了地表径流的速度,没有从根本上促使该流域水资源日益增加。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
A.华东地区
B.中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c、e表示的洋流中,既属于补偿流、又属于寒流的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M点到N点方向与F点到E点方向正好相反?
②M点到N点方向与F点到E点方向相同
③从M点到E点方向是先向南后向北?
④从M点到N点方向是向西北
A.a 、b
B.b、e
C.a、c
D.a、e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来看是南半球的中低纬洋流系统,再结合图的1800经线等信息可以确定图中的a、b、c、d、e分别是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按其成因来分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澳大利亚寒主要是补偿流,而南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则主要属于风海流,故选D
2.从M点到N点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所以M点到N点方向就是从西北到东南;同理可知从F点到E点实际是从东北向西南。M点到N点方向与F点到E点方向既不是正好相反,也不是完全相同,故①②的说法都不正确。图中的M点与E点是在同一正对经线圈之上,从M点到E点最近走法是过南极点,所以是先向南后向北,从图中的M点到N点就在向西走,向北走,也就是向西北走,故③④两项说法都是正确的,所以选B。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点评:本组题以南极为中心的极圈俯视图上洋流的分布为载体,要求考生能准确分辨出图中的洋流名称,同时结合经纬网知识确定方向,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