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有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的,近于垂直的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的瀑布。瀑布表明河流的重大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一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他最终会消失。另一种是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说“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他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 断层构造带?
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全球气候变暖
E.①②
F.①②③
G.②③④
H.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1.由于瀑布的溯源侵蚀导致瀑布的逐渐消失。
2.瀑布的形成其内力作用是断层下陷;且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理论联系实践,学习有用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例如,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结合“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 征图”(乙图),回答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来完成拍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E.16时至次日8时
F.8时至16时
G.18时至次日6时
H.6时至18时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点。由甲图可知近地面风海洋吹向陆地应是白天。陆地比海洋比热容小,所以白天陆地近地面气温高于海洋;同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拨升高而降低。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②处。
2.白天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这时可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乙的判读,明确陆地比海洋比热容小,海洋升温降温的幅度均低于陆地。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困难
3、多选题 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形成是由于受:
A.高气压控制
B.反气旋控制
C.低气压控制
D.气旋控制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长江流域由于7月份锋面雨带北移,而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也就是受反气旋的控制,多晴朗天气,出现伏旱。故选AB.
考点:高气压系统
点评:本题结合实例考查高气压系统的判断,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伏旱天气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
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是2.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A.墨西哥湾暖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E.气温较高
F.空气湿度较大
G.气温较高
H.空气湿度较小
I.气温较低
G.空气湿度较大
气温较低
空气湿度较小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结合题中条件,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环流只有印度洋的环流。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没有固定的流向,根据环流方向,图示区只能是南印度洋的中、低纬度环流。组成环流的洋流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所以只有B对。A、C、D错。
2.图中②海岸是澳大利亚西海岸,沿岸有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减湿 的作用,所以沿岸气温较低,降水少,空气湿度小。④海岸位于非洲东部沿海,沿岸有暖流经过,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沿岸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所以A对。B、C、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1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2.如果图1甲、乙之间表示的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若图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模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
B.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高
C.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低
D.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低
E.该环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F.该环流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G.甲一定是亚欧大陆,乙一定是太平洋
H.甲一定是太平洋,乙一定是亚欧大陆
I.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赤道低气压带
G.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甲、乙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甲、乙之间是盛行西风带
参考答案:1. B
2. A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1.图示甲处气流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压,判断地面温度较低;乙处气流上升,则近地面形成高压,判断地面温度较高。
2.若图示表示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季风环流,即东亚季风的形成,其成因为海陆热力形成的差异,故选A项。
3.图2表示三圈环流,则甲处形成副热带高压;乙处形成副极地低压带,甲乙之间为中纬西风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