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参考答案:1、A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属于生物资源
C.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属于气候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8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见表

资料二: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见图2.1)

资料三:中国有效风功率密度图(见图2.2)
资料四:巴西地理位置图(见图2.3)
?
(1)根据资料一判断,我国三大产业中,单位产值用电量最少的是第?产业。(2分)
(2)根据资料二判断,发电量、用电量最大的是?;用电量大于发电量的是?;
发电量大于用电量的是?。(6分)
(3)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8分)
(4)2008年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量的25%,位居全国第一。简述内蒙古开发利用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6分)
(5)2008年,巴西能源消费结构为:石油及其衍生品占37.3%,天然气占10.2%,煤炭占5.7%,核能占1.5%,水电占13.9%,生物能源占31.5%,分析巴西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的有利自然条件。(16分)
参考答案:
(1)三(2分)
(2)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6分)
(3)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清洁能源。(8分)
(4)内蒙古风力资源丰富: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稀少的沙漠、荒漠和干旱草原,建设费用低廉;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北电网,输电经济合理;国家政策扶持。(6分)
(5)巴西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适宜能源植物大规模种植;地处热带地区,终年高温,降水丰富,有利于能源植物的快速生长。(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己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 题。

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 B.CD? C.DE? D.AE
3.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是(?)
A.AB? B.CE? C.AD? D.BE
参考答案:1.C? 2.D? 3. D
本题解析:我国的坑口发电主要在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和黔、滇两省的坑口火电站,我国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主要是红水河的水电和黄河中上游水电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开发史只有200多年,但一度成为世界著名“沙尘窝” 之一。仅1983年的那场席卷墨尔本的沙尘暴,就洒下了 200万吨尘土;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次 沙尘暴,卷起的尘土随着气流围绕地球环绕了 3圈……沙尘暴的频频光顾,成为澳大利亚的一块心病,也促使其采取了 一系列有效治理沙尘的措施,近几年已没有发生过大的沙尘暴。下图为西澳大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沙尘窝”位置示意图。

(1)西澳大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成为世界著名“沙尘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2)澳大利亚治理沙尘的有效措施可能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地处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区交界附近,气候干燥;(2分)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漠化;(2分)地势平坦开阔,对风的阻滞作用弱。(2分)
(2)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2分)科学搭配畜群数量和种类,严格实行轮牧制度,大力推广圈养制度,减轻草场的负担。(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沙尘天气过程实质是自然界风力的搬运过程,由此看出其形成需具备“沙源”和“风力”两个条件。沙源,以自然界裸露的沙地、土壤颗粒为主,另外人类生产建设也能产生不少的沙尘。自然原因来看,当地处于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过渡地带,气候干燥,具有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可能性。这就有了“沙”的来源,而地形平坦使风力较大,则提供了动力。澳大利亚此处以农业生产为主,不合理耕作和过度放牧破坏了植被。而土壤表层植被的破坏带来两个后果:土地沙化提供沙源;缺乏阻挡,风速增大。
(2)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开发史只有200多年,但一度成为世界著名“沙尘窝” 之一。由此可见,澳大利亚沙尘窝的成因主要是人为原因,能改变的也就是人类本身。故而,从减少土地荒漠化入手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