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六)
A.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该地区为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D.该处的地形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地震烈度与震源深度有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太浅,加之引起巨大的海啸,造成的破坏大。
小题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小题3: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沟侧崩塌等引起海底剧烈的地壳变动,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的海洋巨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震和海啸。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突然,混沌的黑压压的天际裂开了,露出了不规则的几组线条,无比强烈的光从线条里闪射出来,伴随着令人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为狂风暴雨呐喊助威。”请结合该段描述完成题。
小题1:从成因和发生过程看,该段描述的是_____灾害(? )
A.地质地貌
B.气象
C.生物
D.海洋
小题2:文字描述的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①季节性?②频发性?③高强度?④不可预测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题文中的描述先闪电后雷声,还有狂风暴雨,故为气象灾害。
小题2:材料中描述的气象灾害具有①季节性、②频发性、③高强度的特点。目前,人类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点评: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被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本题组考查气象灾害的类型与特点,解答本题组需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拓展:气象灾害的特点
①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
②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 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中国从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6.9个。
④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1951一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⑥连锁反应显著。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⑦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一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土壤比较贫瘠
B.夏半年该区有梅雨与伏旱现象
C.塑造该区的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
D.该河段河流水与
地下水是互补的关系
参考答案:B
小题1: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华北平原在春季,降水极少多发干旱天气;图示黄河段自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可能在早春发生凌汛现象;在春季气温上升过程中,季风不稳定可能造成偶发寒潮冻坏农作物。
小题2:冲积扇上堆积土壤较为肥沃;梅雨及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本地降水较多、季节性较强、河流侵蚀及沉积作用最为突出;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所以只能是河流水下渗成为地下水。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理环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