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 |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可知,该地1月份气温小于0℃,可推断该地位于温带,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相对湿度低,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可推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故D正确。
【小题2】由上题可知,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草原,昼夜温差大,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故A错误、B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故C错误;地表千沟万壑的景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故D错误。
考点:区域中国典型区域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是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小题2】有关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雨热不同期,适合葡萄、油橄榄生长
B.乳畜业高度发达
C.动物善于奔跑,有季节性迁徙
D.终年炎热干燥,居民喜欢穿白色长袍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气温日变化分布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约6时左右。根据选项中各月的气温最大 、最小值,判断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在4月份,B对。
【小题2】读图,该地各月气温日较差较小,全年高温,应位于热带。雨热不同期,适合葡萄、油橄榄生长,应是地中海气候区,A错。热带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乳畜业不发达,B错。热带草原区,动物善于奔跑,有季节性迁徙,C对。终年炎热干燥,但不一定是阿拉伯国家,D错。
考点:气温日较差,不同区域特征差异。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2012年3月30日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右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帕)分布图。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此刻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
A.40百帕
B.45百帕
C.50百帕
D.55百帕
【小题2】图示时刻
A乙和丙两处都盛行下沉气流
B.E地和丁地风向相反,风力丁地小于E地
C.甲处气流上升,乙处出现暴风雪
D.丙处气流下沉,丁处正遭受台风侵袭
【小题3】研究发现,沙尘暴在许多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理由是
①沙尘的洲际运动携带的多种营养成分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和物质基础
②海洋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陆地植物
③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可以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大大降低酸雨的酸性
④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形成新的陆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解析:
【小题1】图中气压梯度是5百帕,可推断乙地气压是(1050,1055),甲地是(1000,1005),甲乙两地气压差值(45,55),所以有可能是50百帕,故C正确。
【小题2】只有乙盛行下沉气流,故A错误;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所以E地和丁地风向相反,而丁地比E地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丁地小于E地,故B正确;甲处气流上升,而乙处气流下沉,所以不易出现暴风雪,故C错误;此季节是春季,不会受台风侵袭,故D错误。
【小题3】注意题干要求是沙尘暴对抵抗全球变暖的作用,故③是对酸雨的影响,不符合;④显然不可信;沙尘暴虽然不直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它是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肥料,故A正确。
考点:沙尘暴对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