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8 15:23:58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读图2“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 小题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养分供给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量的多少克重,A圆圈最大,养分量最大,最关键。选择A项。 小题2:雨林由于生物循环旺盛,A是生物,B是枯枝落叶,养分释放后,进入土壤—C,植被吸收--D,不然就被水的淋溶作用导致养分流失。所以雨林的养分集中在植物体内。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不能作为田纳西河流域林业发展的树种是 [? ] A.油橄榄 B.杉木 C.桦树 D.杨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课题研究思路: 确定课题→提出设想→搜集、处理材料→形成结论→拓展应用 Ⅰ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的原因研究。 Ⅱ提出设想:①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②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Ⅲ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1:2010年4月10日中午前后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风力>8级的日数1.51.93.75.63.61.00.60.30.40.81.40.6平均气温(?)-3.2-0.76.413.721.226.027.326.320.614.46.3-0.7降水量(mm)3.37.39.143.233.354.5247.3166.848.926.226.03.5 结论:(3)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拓展应用: 材料3:为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结论:(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4月10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干旱、半干旱(缺水);②沙漠(荒漠、黄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2)冷锋锋面附近气温、气压差大,风力强劲;吹扬沙尘并随锋面移动。 (3)春季。①多大风天气;②气温回升快;③降水稀少。 (4)①提供图像数据资料;②跟踪监测、预报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为深入研究沙尘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A.西北和华北 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 D.华北和中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故为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地,而受西北季风影响,沙尘暴的必经之地为华北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形成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