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图,据图完成问题。
1.连线PQ东南部属于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3.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该地区优势资源的是4.造成连线PQ的东南部与西北部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横断山区
E.“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
F.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半年
G.该地区的植被类地主要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H.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I.风能
G.水能
地热能
有色金属
地形
气候
水文
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4.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经纬度即可判断。
2.考查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分析。云贵高原地区,由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阻挡而滞留演变而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多出现在冬半年。“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写照;该地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该地区因海拔高,夏季不太热;因纬度较低,冬季不太冷,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小。
3.云贵高原因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不稳定,因此地热能、有色金属丰富,同时由于落差大,降水丰富,因此水能资源丰富。但受地形的影响,风能资源较贫乏。
4.从图例可以看出,连线PQ东南部地区海拔在3 000米以下,而其西北部地区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因此造成连线PQ的东南部与西北部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形。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材料一中C方框区域放大图
(1)材料一所示区域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地年降水量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2)材料一虚线圆内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其东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材料一B处地制宜种植葡萄、枸杞,简述其发展该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新疆西部略增多;400~600毫米(400~800毫米)
(2)东部:水土流失;西部:荒漠化。
(3)光热充足;靠近河流,灌溉便利;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肥沃。
(4)特征: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或从城市向乡村转移;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移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广、污染大的企业;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附近。
(5)有丰富的原料,如海盐、煤、石油;海陆交通便利;市场,“大、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丰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图”,图中山脉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山脉与黄河的关系,①为阴山,②为祁连山,③秦岭,④太行山。结合中国三大阶梯的划分,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界线为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等可得。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地形。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2.关于该区域降水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三角洲
E.冬季易引发旱灾
F.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G.夏季易引发涝灾
H.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综合判断。
1.根据该区域年降水量为600mm左右,判断为北方地区。故A项符合。
2.注意题目是由降水引发的影响,由于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故容易引发夏季的洪涝灾害。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
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奖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东南暖(高)西北寒(低),南北温差大
(2)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者城市间距离大),航空交通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云雾少,有利于飞机航行。
(3)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的粮食消费量大;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4)丙地区(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在丙地形区东南缘形成丰富降水,丙地形区西北部降水稀少。
(5)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
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