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A.蓄水池,有利于调节气候 B.提供多样性的水生生物 C.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 D.吸烟滞尘,净化陆地环境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材料反映该地区湿地的生物物种减少,故判断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了湿地面积缩小,影响生物多样性。
小题2:河流、湖泊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水资源,并能调节局部小气候。
小题3: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应把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既开发湿地的经济效益,也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和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回答29~30题。
小题1: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砍伐植被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③围湖造田
④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小题2: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A.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库区蒸发量加大
C.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完全丧失
D.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增加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湖泊的面积减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砍伐植被,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造成面积减小。
小题2:湖泊面积减小可能导致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库区蒸发量减小;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减小;水量和盐度与面积关系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回答题:
小题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小题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三北防护林主要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故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小题2: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故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主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而确定防护林工程的主要生态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最主要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染污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可持续发展。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惜动物的歇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降解污染,净化水中的染污物的作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肾的功能主要在于解毒,故地球之肾反映湿地能降解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山西省和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丰富的水资源
B.铁矿资源丰富
C.丰富的煤炭资源
D.雄厚的科技力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鲁尔区的兴起与本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密切关系,而我国山西省的工业发展也是以煤炭为基础的。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