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水的运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A.流量小,含沙量大 B.结冰期长 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可知,A为塔里木盆地中的内陆湖,其夏季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由右图知,冬季B地潜水位高于A湖水位,所以冬季的补给水源主要为潜水。
小题2:内陆区的绿洲会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出现荒漠化和盐碱化;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且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盐分会随水分的上升而上移,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地区的河流、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和主要补给特征,注意比较分析。并能结合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区域地理主干知识的整理和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主要来自: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7月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4分)
(2)根据图乙描述B地气候类型和特征。(3分)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简要分析良好的植被条件对该区域水循环产生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植物蒸腾作用旺盛;大气降水增多;降水后地表径流减小。下渗增强;地下水得到更多补给。
本题解析:
(1)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两者昼夜温度差异说明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A、B两地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2)从该地气候特征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使大气降水增多;植物涵养水源作用是降水到达地表后的下渗量增大,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
考点:季风、气候、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河流位于我国的2.该河河水的主要来源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E.雨水补给
F.湖泊水补给
G.冰雪融水补给
H.地下水补给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河流和河流水补给。
1.图示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冬季出现河流断流,故判断该河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
2.见上题分析。
点评:知识性试题,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内力作用与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