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理》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8 15:45:00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不属于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的是? A.台风 B.地震 C.寒潮 D.水旱
2、单选题 不同的温度带与不同的干湿地区相互组合,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区。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j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 小题2:对于l气候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绿洲农业是该区重要的农业特色 B.该区主要位于高原 C.影响该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沙尘暴和地震 D.该区河流仅有冰川融水补给
3、综合题 探日本产业转移之因, 思中华强国之路。(10分)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汇率:198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来国际市场上日本产品卖1美元,升值后售价就达2美元。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市场: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 ?)(国内/国际)市场趋于饱和,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4)?劳动力: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日本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 ?)和(? ?)的双重制约。 (5)?土地: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带。这一带用地紧张,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促使日本企业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 ?)发展。 (6)?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政策明显对传统企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要么向(? ?)密集型转型,要么向(? ?)转移。 (7)?简要谈谈你的强国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 ? ?
4、填空题 下图是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据此回答25—26题。
 小题1: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区配较差的区域是?(?) A.西北区 B.西南区 C.北方区 D.南方区
|
小题2:影响西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
A.资源短缺
B.地表崎岖
C.市场狭小
D.交通不便
5、综合题 图6示意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读图回答问题。

(1)经济地带①的名称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经济地带③的发展速度在三个经济地带中处于第一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下列各省与其所属经济地带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山西省——-①? B.广东省——②? C.云南省——③
(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