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是沿140°经线的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②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2.②地所在区域农业过度开发造成生态恶化,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3.图中③处洋流的流向为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E.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地
F.改进农业灌溉方式,合理用水
G.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H.实施西水东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I.自东向西
G.从高纬向低纬
自南向北
冬夏流向不同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140°经线经过的海陆分布分析,应为140°E,且①、②在南半球(因为图中①处陆地的纬度可达80°,应该是南极大陆,若是北半球此纬度,140°E经过的地区是北冰洋),③为北半球。②处应该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
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源不足,要从大分水岭东侧调水,所以有“东水西调”工程,故D项错误。
3.③处洋流为北半球日本暖流,流向是自南向北,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经纬网、农业地域类型、洋流的分布。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问题。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率较高的种植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自给农业
E.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F.美国的小麦带属于②类型
G.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H.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都较大,且商品率较高,应为混合农业,A选项是错误的;②地区种植业所占比重较大,商品率较低,应为季风水田农业,B选项是错误的;③地区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商品率较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C选项是正确的;季风水田农业是传统农业,混合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为现代农业。
2.美国东北部为乳畜业,而①为混合农业,A选项是错误的;②为季风水田农业,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旱涝灾害频繁,B选项是错误的;③为大牧场放牧业,其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畜牧业,C选项是错误的;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是提高草场质量,提高土地载畜量。
考点:主要考查了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粗,部门越来越复杂
B.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简单
C.生产工艺越来越全面
D.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这一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士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地处亚热带,生长期长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E.①②
F.②③
G.③④
H.①④
I.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G.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图示A表示我国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糖分积累。
2.引起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3.图示B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自然植被为草原,但由于人类活动过度破坏植被而导致了土地退化。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冻土对青藏铁路通行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
B.夏
C.秋
D.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夏季气温高,冻土消融,危害铁路地基安全,所以影响铁路通行。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