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地势低洼,降水充沛 B.炎热干燥、土壤肥沃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表可知,广东省的南部主要是平原,应以种植业为主,故发展水稻种植业。
小题2:广东省由于地势低洼,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为基塘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小题3:基塘农业是商品率高的商品农业;基塘农业属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秸秆等,减少化肥和饲料的投入,同时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从图中看,糖厂和丝厂的工业污水对农田和鱼塘污染小。
小题4: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不断转变,导致基塘农业逐渐减少。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流入该农业区的河流其水源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化
D.冰雪消水
小题2:该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的种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棉花
小题3:该农业区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霉雨洪涝
C.地震
D.泥石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干旱地区,故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小题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故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而比较选项中的各个农作物生产,水稻的需水量最大,故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小题3:该地区夏季气温高,故大量冰川融化,而容易形成泥石流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主要的河流补给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藏波密至墨脱的公路被称为墨脱公路,该公路全长约117千米,穿越了嘎隆拉雪山和六条江河。该工程已于2010年12月竣工,至此,全国所有的县均实现了公路通达。
(1)分析该地区自然带的主要特征及成因。(10分)
(2)说明墨脱县境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分析该县水能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12分)
(3)简述墨脱公路在施工中遇到的自然困难。(8分)
(4)甲河流域附近是印度最大的茶叶产地,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特征:自然带垂直变化明显;垂直带谱较完整;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热带雨林带)。(6分)原因: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麓所处的纬度较低。(4分)
(2)水文特征:径流量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6分)
原因:技术要求高,工程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经济较落后;人口稀少,对电力需求量小。(6分)(3)自然困难:地形崎岖,山高谷深;穿越雪山、江河;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气候环境恶劣,降水集中;生态环境脆弱。(8分)
(4)地势起伏,排水条件较好;地处低纬,热量充足;降水量大,气候潮湿,空气湿度大;土壤呈酸性等。(6分)
本题解析:
(1)自然带的差异性,也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降水,表现是由森林到荒漠的递变。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体现在热量带的变化上。图中看出墨脱县高差很大,主要特点是自然带垂直变化明显。山地所处的纬度愈低,山地海拔高度愈高,山地垂直自然带愈复杂;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带,水热条件湿热,所以山麓自然带即基带,属于赤道雨林带(即热带雨林带);长白山处于温带湿润地带,所以基带是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地形情况很复杂,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相对高度很大,又处于热带边缘,所以垂直带非常复杂而相当完整;北坡相对高度不大,北坡坡麓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所以垂直自然带比较简单。根据墨脱县的地理位置,模仿上面分析可以总结出答案。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下面分析
①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②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③结冰期:有无、长短
④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模式,我们联系材料进行分析(见下图):
根据年降水量和地形判断,墨脱县水能资源丰富。但是,墨脱县水能开发程度较低,说明其开发面临很多困难。墨脱县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仅1万余人,说明用电量很小。由该县是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可以看出,墨脱经济落后缺乏开发水电的资金。而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更是增加了开发水电的难度。
(3)交通线建设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地形、地质、气候、社会经济、科技等。墨脱县周围高山环绕,修建铁路会面临地形崎岖、山高谷深、跨越大江大河(图文中信息)的困难。有的山脉海拔很高,需要穿越雪山。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施工期间会受到影响。喜马拉雅山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不稳定,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
(4)茶树的生长习性:
①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②温度:一年中茶树的生长期是由温度条件支配的,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30~C,气温下降到一10~C以下时,就会受到严重的冻害。
③水分:年降雨量在1 500毫米左右时最适宜茶树生长,一般在茶树生长期中,平均每月降雨量有100毫米亦可。
④土壤: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茶树为深根植物,要求土壤的土层深厚、土质松疏、排水和通气较好。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为pH值在4.5~6.5之间的酸性土壤。
⑤地形:茶园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对茶树的生育有利,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既然试题要求甲河流域种植茶树的有利自然条件,那么我们就根据茶树生长的以上要求进行简要叙述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甲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图乙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
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C.西部大开发
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小题2: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
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C.农业劳动力增加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主要原因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生态退耕等,是耕地面积减少。
小题2:2003~2007年,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加大了资金、技术的投入,使得粮食单产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有所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分10分)
(1)A地的农业以?为主,其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B山脉的走向是?走向。(3分)
(2)甲地地区粮食生产的商品率较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该地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什么?(4分)
(3)乙地的地形区是?。甲乙两地最应该保护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分)
(4)丙地区发展工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1)畜牧业?内蒙古?西北----东南 (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热量不足?(3)松嫩平原?沼泽(湿地)
(4)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
本题解析:图中A为内蒙古高原上的内蒙古自治区;B为小兴安岭。甲为东北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但 热量不足;乙为松嫩平原,这里的沼泽(湿地)要保护。丙为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