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2004年12月26?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问题。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A.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B.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海底塌陷引起的
E.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F.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G.围海造陆
H.增高海岸堤防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印度洋海啸是由于处于板块的交界处,海底地震导致的海水巨浪。选择A项。
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就是要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报。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测得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流域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雨水是其主要的补给水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E.土地沙漠化
F.水土流失
G.土壤盐碱化
H.地面沉降
I.径流量减小,不易决堤泛滥
G.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减小
输沙量变大,水库淤积严重
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流域内的自然特征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及危害。
1.读图可知该流域径流量、降水量、输沙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为夏季即多雨期径流量最大、输沙量大因而雨水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2.该河流夏季多雨季节的含沙量大,说明该流域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3.水土流失会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河流含沙量大会造成水库和河道淤积,对水库蓄水和内河航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①风向;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
B.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摩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D.①地转偏向力;②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摩擦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地形中属于地堑构造的是:①华山西峰、②峨眉山万佛顶、③吐鲁番盆地、④渭河谷地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印度洋沿赤道纵剖面图”,回答题。
1.当上面右图中a处的上升流最弱时,下列叙述此季节最可能发生的是2.关于下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地区盛行西南风
B.全球昼夜等长
C.亚欧大陆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D.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E.M地区的自然带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
F.N地区处在板块消亡边界
G.J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荒漠
H.K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的上升流最弱时,北印度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地区盛行西南风;北半球昼短夜长;亚欧大陆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2.M地区位于东非高原,自然带呈现非地带性分布;N地区为红海,处于生长边界,正在不断扩张;J地区分布有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K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主要考查了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及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及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