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热带地中海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亚寒带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山地所处纬度越低,则自然带数目越多。
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 台湾岛有“亚洲植物园”之称,由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的森林,森林资源丰富。读下图,完成1—2题。

1、岛上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的变化属于
[?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影响台湾岛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政治
B、地形与交通
C、水源
D、气候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参考答案:1、A
2、A
3、A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描述图甲中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写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并提出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3)试分析“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的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覆盖率自东向西递减?原因:离海域越远,降水越少;
107°E附近覆盖率突增?原因:该地位于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植被覆盖率增加。
125°E附近覆盖率突减?原因:该地位于农牧交错带,不合理开垦造成土地沙漠化;(6分)
(2)畜牧业?合理放牧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3分)?
(3)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2分)
弊: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意义: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谈)。(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例可知,自东向西离海域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沙漠面积增大,所以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递减。107°E附近位于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植被覆盖率突然增加。125°E附近位于农牧交错带,不合理开垦造成土地沙漠化,所以覆盖率突减。
(2)呼伦贝尔是草原区,主要农业类型是畜牧业。 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是合理放牧,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
(3)根据材料可知,“煤―电―用”一体化战略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由输煤改为输电,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不利之处是用煤发电,改输煤为输电,会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煤―电―用”一体化战略意义是,从经济角度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从生态环境方面看,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收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判断1—2题。

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